但她的性格導致了高家兩兄弟都有些怕她,對趙德昭也是恭敬有餘,親近不足。
下午在演武場較量,高處恭這個猛將,一直讓著趙德昭,讓他也失去了較量的樂趣。
一陣孩子的哭鬧聲傳來,只見趙德芳嘴裡一直大喊:“我是大將軍,我要保護六姐。”
三歲的趙德恭有點被他嚇住,九連環也不要了,轉身哭著去找媽媽。
六姐原本還準備張嘴哭,也有點被嚇住了,飛快向趙德昭跑來尋求安全感。
六歲的趙德芳有些懵了,站在原地,不知道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很顯然,這是趙德恭欺負了六姐,然後趙德芳幫六姐出頭,卻把兩個孩子都嚇住了。
趙廷美正在跟高處恭顯擺他的鑌鐵橫刀,這把刀當然是他從趙德昭這裡搶過去的。
趙德昭就打造了兩把,一把獻給了趙匡胤,另一把自己留著。
可是誰讓趙廷美是叔叔,他假裝問趙德昭看刀,刀一到手轉身就跑。
趙德昭無可奈何,只能認了。不過他隨後讓人搬來了一萬錢,算是彌補了趙德昭的損失。
這一萬錢,現在也是鑌鐵刀的價值萬錢的典故由來。
實際上這把刀他也就只能當個擺設,真正殺敵的時候,很難發揮真正作用。
因為握在手裡的刀,與鍛鍊時候的幾十斤的石鎖,完全不是一回事。
石鎖可以調動手臂和身體的力量,而刀法固然要借用身體的力量,最主要的還是腕力。
普通的刀一兩斤重,最多三四斤重,普通人就已經覺得沉了。
在戰場上,只需要砍,刺這兩個基本動作,所以刀越重越好。
但想要把刀玩出花來,需要五十斤的腕力,才能把六斤重的刀舞動起來。
就像一個人有一百斤的臂力,給他一個一百斤的鐵棒,他抱起來就艱難,更別說用來傷敵了。
十分之一左右的重量,最多不超過百分之二十,才是一把趁手兵器的標準。
這把鑌鐵刀趙德昭之所以不要回來,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不算趁手。
第一次親手打造兵器,有些沒有掌握好刀的重心,這把刀雖然鋒利與韌性兼顧,對他來說只能算中品。
他準備有時間再重新給自己打造一把,不僅要把重量精確到兩,更要把刀的重心定在距離刀尖三分之一處。
只有這樣的重心,不僅刺起來更趁手,砍起來也更省力。
看到自己的兒子哭了起來,趙廷美大喝道:“四哥兒,不得欺負恭哥兒。”
那趙德芳原本就有點懵,有點委屈,聽了趙廷美的大喝,立馬嚎啕大哭起來。
這一下,輪到趙廷美尷尬了,快步跑了過去。“一點小事兒,值當哭嗎?你不是要當大將軍嗎?大將軍可是流血不流淚。”
趙德芳聽到鼓勵,嚎啕大哭被控制住了,卻還壓抑不住地抽泣,用手背擦眼淚道:“我不哭,我要當大將軍。”
“好小子,真乖。”
趙德昭在旁邊哄著六姐,看著這個有些跳脫的四叔。曾經的單純,最後終歸會變成與能力不匹配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