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接受不了的不是別人,而是他的一幫兄弟們,原本都是天天混在一起打架的莽小子,現在突然跳出一個深藏不露的高手,他們如何能接受?
上午上課的時候他們不敢來打擾,但是隻要到了下午,就要來跟趙德昭打一架。
只是,趙德昭現在骨頭逐漸長成,力氣越來越大,他們年齡哪怕大幾歲,似乎也逐漸打不過了。
最苦逼的是幾個比趙德昭年齡小的,就像韓崇訓,最近捱打就多了好幾次。
每一次捱打,都是因為讀書不成,被韓重贇用鞭子抽。
趙德昭變成了知心姐姐,一個個開解還是沒用,最後被他們聯合起來捶了一頓才出氣。
雖然因為距離太近少了恭敬,但目前來說,趙德昭很享受這種氛圍。
在明朝的一百多年,他就是個孤家寡人,一個人高高在上慣了,似乎已經沒有了朋友的溫情。
至於說少了恭敬,等以後差距大了,他們自然會害怕自己。
他根本不怕以後控制不了他們,現在還是多享受一下這樣開心的生活吧。
當然,趙德昭也沒有忘記農莊的鐵匠鋪,農莊在七月中旬燒製出了合格的耐火磚之後,他就跟王溥提出了到農莊去學習。
王溥自無不可,兩地相隔也就十二三里,騎馬不要半個時辰就到了。
而離開了開封府,啊寫狐朋狗友也不會有事無事來騷擾趙德昭,更沒有人跟他搶課。
實際上,趙德昭每天都學歷史,然後每天上午只有一半的時間,會輪流學習天文地理,祭祀禮儀,數學,還有外交出使,內政管理。
因為現在除了王溥,其他人都還是官員,每日要坐班,只能五天輪流一次。
其他課五天才有一節,歷史課天天有,他還有些不滿意。
他發覺趙德昭就像一個無底洞,再多的水倒進去也裝不滿。
而實際上呢,大部分知識,趙德昭比他還要熟。
比他多了一千多年的世界認知,又多了幾十年的學習過程,趙德昭反過來給他當老師都足夠。
但他不知道這一點,已經開始把趙德昭當天才對待。
而趙德昭的天才之名,也透過他和其他老師,傳遍了開封府。
開封府衙。
位於城南的開封府衙與皇宮都位於開封府的中軸線上,不過卻是一南一北,相距甚遠。
趙光義雖然兼任開封府尹,不過他的主要職位卻是中書令。
對他來說,掌管天下重要政務處理的中書省,自然要比開封府更具吸引力。
哪怕在中書省備受遏制,上面還有一個皇帝兄長需要伺候,他也更願意留在那裡。
不過這些時日開封府受災,開封府主管救災,他才來的多了一些。
十一萬難民全部安置妥當,眾人也才閒了下來
此時,坐在後堂的他手中拿著一份謄寫的試卷,雖然不是趙德昭的筆記,但內容卻一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