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的大宋新帝國> 第三十章 驚訝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十章 驚訝 (3 / 3)

趙德昭坐在上首的羅漢床上,面前擺了一個大案几,幾個老師分別給了他一套測試基礎水平的考卷。

這種私教,老師必須一開始要知道學生的水平,然後因材施教。

這裡面的許多知識對趙德昭來說易如反掌,可是他也不能表現出來。

就好比天文地理,以前是沒有人教他的,他不可能上來就給欽天監的老師上一堂課。

所以哪怕他比這個老師懂的更多,也必須要藏拙。

還有祭祀禮儀,這些以前也沒有人系統性地教他,所以他哪怕明知道宋初的祭祀禮儀跟明朝無法相比,也不能出來跟禮部的人說我比你懂的更多。

不過,在歷史方面,他還是適當地表現出來了一些天分,不能讓王溥將他當一張白紙看待。

歷代社會精英的教育,史書是必修科目。

為什麼從古至今的社會精英要像苦行僧一樣天天讀史書?特別是皇帝,別的都可以不學,歷史必須要學。

以為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兒,歷史是所有祖輩經驗的總和。

史書裡有無窮無盡的案例庫,可以培養一個人的洞察力,能看透事物的本質,看清人性的糾結,看準經濟的規律,在一個紛繁變化的世界中做出正確的決策。

古代人接受資訊的途徑有限,更沒有地球村的概念,一個國家發生的事情,甚至要過幾十年才會被人熟知。

透過歷史總結經驗教訓,就是最省事的方法。

所以皇子學歷史,可不僅僅是記得時間,地點,人物。

而是需要從一件事上,分析出本質才能算過關。

真正的大牛,從歷史中關注借鑑的是歷史人物在風起雲湧、變化莫測的形勢裡做決斷的方法與魄力,並從中學習如何洞察世界,制定規則。

古代的皇帝教育,歷史是最主要的,沒有經過這個教育階段的皇子,連如何當一個好皇帝都不知道。

從唐宋開始發展起來的經筵,雖然成為儒家發育的溫床,但是在增長皇帝見識方面,的確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

當然,後期不講史,只講經,那是完全的偏科了。

除了王溥這個太子太保,其他幾個老師雖然官職不高,但是都是各個衙門挑選出來的精英,最少在他們擅長的方面,有一定的權威。

而他們看到趙德昭的字,立即就驚為天人。

拿著趙德昭的字,一個個再也捨不得放下。

“日新,你何時練出這一手字?”

趙德昭微微一笑:“以前字跡狼狽,最近卻是開了竅,發明了這一手醜書。”

趙德昭的字在明朝就很出名,但大部分人都能接受,因為當時的新宋體,瘦金體已經面世幾百年了。

他的字型跟宋徽宗有些像,沒有他的規整,卻更有自己的風格,被趙德昭自謙為醜書。

但在這宋初的時代,他就變成了自創字型的一代大家。

一時之間,所有人甚至忘記在考試,轉而欣賞起了趙德昭的字。

(用了兩天理清了思路,明天凌晨恢復正常更新,)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