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為了建自己在京城的房子,派人到山西一帶購買成材的木料。
這些木料連成巨大的木筏運到京城蓋房子,將黃河河面都堵的嚴嚴實實。
而實際上,其他人藉著他的名義盜賣的木料,是他自己所用的百倍以上。
原本森林遍地的山西,就因為他一個人,短短几年之間,百年的樹木幾乎被砍伐一空。
後來的西夏成立之後更是狠絕,他們為了建設皇宮,將陝西北部,甘肅一帶,河邊的幾乎所有大樹都砍伐一空。
從此以後,華夏的北方和西北,除了山區再也沒有了森林。
這種生態的破壞讓黃河越來越難治理,此後的上千年都一直成了華夏曆朝歷代的難題。
泥沙過多,河堤不安全,這樣的環境,是不可能建設工業區的。
長江以南還不是大宋的疆域,也不可能在長江一帶建設工業區。
目前來說,即便是要建設工業區,也只有一個地方,那就是漢江。
而漢江流域,最適合建設工業區,甚至是建都的,那就是襄陽城。
襄陽城除了是趙德昭前世的老家,更主要的是她的“安全”。
漢江到了襄陽從東西向轉向南,在城市的東、北方向,都被漢江包圍,而西方和南方,全部被山擋住,擋的嚴嚴實實。
這個華夏第一城池是真正的易守難攻,蒙古大軍所向披靡,最遠打到了東歐,可是在襄陽城,也不得不陷入困境。
圍繞襄陽城,蒙古大軍和南宋大戰了三十八年,幾度易手,最後一次是1273年襄陽淪陷,然後南宋就徹底失去了中原的力量。
後面只過了六年,南宋就被驅趕到了崖山,徹底滅亡。
這座堅城不僅僅是趙德昭心目中的工業區,更是未來的首都首選之地。
襄陽的北方是南襄平原,然後被群山環繞,東方有大洪山,南方是江漢平原,西南是大巴山脈。
這裡地質穩定,沒有地震,沒有洪水,南北都是糧倉,四周都是山脈。
更主要的是,將首都往南去一點,可以有效緩解北方的生態環境壓力。
另外還有一個主要原因,趙德昭肯定是要把大宋發展成為一個海洋國家,佔領全球。
首都是必須要擁有出海的通道的……襄陽有河道比較穩定的漢江連線到長江,加上其他基礎條件,絕對是首都的最佳選址之地。
開封府絕對不適合當首都,趙匡胤當初就認識到了這一點,要將首都轉移到東都洛陽。
這也是趙光義動手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趙光義的勢力範圍在開封,首都搬到了洛陽,他就失去了主場。
所以在趙匡胤巡視了洛陽,決定遷都之後,立即就動手了。
而將首都定在開封,此後幾百年一直不安穩,大量的人力財力都耗費在了開封府的維護,黃河的維護之中。
等宋朝滅亡,開封立即就衰落了下去,到了後世,黃河的泥沙將開封府掩埋了起來。
在後世的開封府地下,有不同時期的遺址,北宋的皇宮,就被掩藏了八米深……
這樣一個地方,真的不適合當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