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在這條更接近於現實的時間線,各位讀者老爺也不需要擔心現實裡的一些糟心事。
因為在遇事不決,量子力學的前提下……就像《征服之路》一樣,諸如肖華、莫某人,阿悄是完全可以做到讓他們沒有機會出場的。
其次,新書既然是以“山”為主題……那主角自然會與“山”有一定的關聯。
就像以“風”為主題的蘇楓,擁有著阿悄球員文裡最快的速度;以“林”為主題的林易,由於木秀於林的關係,擁有阿悄球員文裡最高的高度;以及以“火”為主題的王爍,擁有阿悄籃球宇宙裡最狂的那樣……
在休養期間,阿悄會透過汲取更多的知識儲備和近一步提升自己的文筆,來為大夥兒塑造一位與前三本書截然不同的主角。
畢竟寫這件事……
向來是不進則退。
你不進步,不思進取,不想著怎麼打磨自己的寫作技巧,遲早有一天會被市場所拋棄。
在寫《籃壇第一外掛》時,由於林易的初始設定太過逆天……所以阿悄在身體出現問題耽擱了一段時間後,外掛的後期,阿悄當時的收尾工作明顯出現了問題。
簡單來說就是,收不住,有點小崩。
而在寫《我真的只是想打鐵》時,過於盲目追求要給蘇楓一個完整職業生涯的阿悄,也忽視了籃球文必定會在後期出現劇情重複和審美疲勞這件事。
其實如果現在讓阿悄來重寫寫打鐵,那阿悄大機率會在蘇楓加入湖人時直接收官,以一個開放式,能讓讀者們自己去想象的結尾來完本。
因為相比起劇情完整度更高的前400萬字,那段作為壓軸的湖人劇情……
反而由於前400萬字過長的鋪墊,導致其失去了最終的懸念以及期待感。
不過怎麼說呢……
雖然有遺憾,但每本書,相信大夥兒都能看出來,阿悄每次都在嘗試進步。
比如可能是我目前在完本處理上做得最好,同時也是整體篇幅控制得最好,節奏處理上也是最好的《征服之路》。
在吸取了前兩本的經驗教訓後,《征服之路》的大結局應該是阿悄寫的最舒服,同時亦是在完整性上做得最好的一本籃球文。
但在寫《征服之路》的過程中,阿悄同樣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
一個是由於第一次觸碰教練文的題材缺乏經驗……
導致阿悄沒法在這部節奏偏快的裡用日常和更多的場外劇情讓《征服之路》在該慢下來時慢下來。
一個是在人物的塑造上……
其實相比起於打鐵,《征服之路》過快的節奏,也導致了這本書的人物不如打鐵那麼具體。
但總體而言,對於喬丹的塑造,以及書裡太陽、尼克斯的這兩段劇情,阿悄個人還是比較滿意的。
畢竟……
阿悄的能力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就完成蛻變,所以寫的過程,亦是阿悄在不斷學習的一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