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科幻靈異>天命風水師> 157 兩百年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157 兩百年 (1 / 2)

道教內丹學南宗創始於北宋張伯端,其最初繼承系統為張伯端─石泰─薛道光─陳楠─白玉蟾(南五祖)。

該派以“先命後性”修煉方式著稱。其丹法強調“返璞歸真,以簡馭繁,慢中求快”。其代表人物多出自南方,故名南宗。

《悟真篇》、《還源篇》、《覆命篇》、《翠虛篇》等為南宗主要經典。

南宗繼承鍾離權、呂洞賓的內丹理念,認為修煉內丹,即修煉“性、命”(性命雙修),先命後性獨樹一家之學。

主張“混俗和光”、“大隱混俗”,不提倡出家

。元代中後期原來流傳於北方的全真道與南方內丹派的結合,內丹學南宗的教派也被劃分在道教全真道。與原來的全真道不同的是,內丹學南宗人士多不提倡出家。

南宗從張楠開始即兼行雷法,白玉蟾並撰有多種雷法著作。

張伯端反對形式上的出家離俗,隱避山林。而主張“大隱隱於市”。

他本人就不是出家的道士。南宗直至五祖白玉蟾,始開始有云遊道士,也組織了南宗自己的教團組織。

一般認為,白玉蟾為南宗實際建立者。白玉蟾開始建立的教派既是丹法派亦是雷法派。明朝以後,南北兩宗多有相互融合。

張伯端、石泰、薛式、陳楠及白玉蟾(“南五祖”),若再加上張伯端的弟子劉永年和白玉蟾的弟子彭鶴林,則被奉為“南七真”(見五祖七真)。

而北宗追求“全真而仙”,其修煉以清淨為主,即以“識心見性”為首要,以煉心煉已為基礎,同時不廢精氣的的修煉,王重陽說:“識心見性全真覺,知汞通鉛結善芽。”

(《重陽全真集》卷一第一)這是把“識心見性”的煉心與“知汞通鉛”的煉氣作為“全真”的兩個基本內容。

相對於南宗“先命後性”的功法,北宗丹法以“先性後命”為特徵。

關於清淨煉性,北宗各家皆以此為上乘丹法,不二法門。

王重陽說:“諸公如要真修行,飢來吃飯,睡來閤眼,莫打坐,莫學道,只要塵冗事屏除,只要心中清淨兩個字,其餘都不是修行。”

(《重陽全真集》卷十第十二)馬鈺說:“清靜者,清為清其心源,淨為淨其囗海。心源清則外物不能擾,故情定而神明生焉。

炁海靜,則邪欲不能幹,故精全而腹實焉。

是以澄心如澄水,養囗如養兒,囗秀則神靈,神靈則囗變,乃清淨所致也。”(《丹陽真人語錄》)丘處機說:“吾學惟貴見性,水火配合其次也。”(《長春真人語錄》)

看過射鵰英雄傳的都知道全真七子,大多數人以為那是武俠杜撰,但實際上確有其事,不過沒有那麼厲害罷了。

王重陽也沒那麼神,都是被金庸老先生給神化了。

北宗之所以重視煉性煉已,一來由於該派本身即是道釋儒合流的產物,受佛教“明心見性”的影響至深。

二來由於該派在性命關係的問題上有獨到的見解。

如在丘處機看來,形體有生有滅,神性卻無生無滅,故“有形皆壞,天地亦屬幻軀,元會盡而終,只有一點陽光,超乎劫數之外,在人身中為性海,即元神也。”

(《長春真人語錄》)因而修煉在根本意義上來說,乃是全其真性,真性圓明,本命方能徹達。但是,重性功並非不講命功,該派也講求神與氣的結合,如王重陽說:“氣神相結,謂之神仙。”

(《重陽教化集》卷三第十二)關於煉氣,王重陽對精神有著不同前人的理解。他認精為性,認血為命,“精血者,是肉身之根本;真氣者,是性命之根本。

故曰有血者能生真氣也,真氣壯實者自然長久,聚精血成形也”。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