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躍馬大唐> 第一一三八章 琴曲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一三八章 琴曲 (2 / 3)

“杜兄,昌齡兄可曾來拜會於你?”

“怎麼沒來?前段時間賴在這裡住了半個月,每日和我談詩飲酒,我都被他弄得沒法子。他還說要在在左近修一座草廬跟我住在一起呢。這個人,真是的。”杜甫苦笑道。

王源哈哈笑道:“他想要過閒適的日子,跟我也說了的。可是你們這些人都喜歡什麼都不管隱居於此,這可不太好吧。國家新平,百廢待興,你們這些人怎能甩手不管?這態度不夠積極吧。”

杜甫古怪的看著王源道:“王相國倒是說起我們來了,相國自己不也是當了甩手掌櫃麼?我可是聽說了,不久後不但相國從此不入京城,連高大帥以及一干成都的官員將領們都要撤出中原迴歸蜀地。相國都如此,怎麼能怪我們呢?”

王源呵呵笑道:“看來是被你抓住把柄了。但你要知道,我回成都是沒法子,我是儘量避免他人猜忌,維持天下穩定的局面,避免再有其他的枝節。我留在長安,對陛下對我都沒好處。而你們不同,你們該為朝廷效力才是。為朝廷效力,便是為百姓效力,這不是你一直的理想麼?”

杜甫微笑搖頭道:“以前我是這麼想的,但現在我卻不這麼想了。經歷了這場浩劫之後,我想了許多許多。以前我只想著施展抱負,只求無愧於心。但現在發現,那是多麼的可笑。我那是一種自私的行為,只求自己心安,卻像個瞎子一樣不顧外部的侷限。要想真正的有所作為,可不是靠著自己的一腔熱血便能做到,而是要有合適的環境和氛圍,要上下一心,全部都有一股幹勁,而非是你一人努力,他人卻在旁掣肘,或者依舊躺在原地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

王源微微點頭,喝了一杯酒沉吟不語。

杜甫卻繼續說道:“剛才的這些話,我和昌齡兄也都認同,我二人談了好多天話,可以說該聊的都已經聊透了。我和昌齡兄都認為,雖然經歷了這場浩劫,但現在的朝廷恐怕還將要走他的老路。”

王源皺眉道:“此話怎講?”

杜甫沉聲道:“當今陛下戀棧不去,不肯退位,這對天下百姓是一種傷害,對人心更是一種蔑視。天下之亂始於陛下,陛下早該引咎而退,那才是正確的態度。他不擔責,誰來擔責?我知道這麼說有些大逆不道,但這正是我和昌齡兄的共識。國家振興的前提是天下百姓齊心協力共渡難關,而如今,天下百姓對陛下還有幾分期待?一個失去了民心擁戴的朝廷,又怎能激發百姓眾志成城復興之念?”

王源舉杯臨風,默然不語。

“相國在這件事上也教人失望。”杜甫忽然冒出了這麼一句,或許是喝了不少酒,他已經無所顧忌了。

王源苦笑道:“我又怎麼了?”

杜甫道:“相國不入朝,這讓天下百姓失望之極,就拿我和昌齡兄而言,我們都不明白相國為何要這麼做。相國說是為了朝廷的安穩,若當真如此,相國便更加不該割據蜀地。要放便徹底放手,歸隱山林。否則,以相國如今的行為,不但不是為了朝廷的穩定,反而是造成了大唐事實上的分裂。相國莫怪我直言,相國率神策軍留在蜀地,其實便是將西北四道和朝廷分割開來。此舉便是醞釀著下一場大亂。以相國如此聰慧之人,為何會做出這樣的舉動,這著實令人不解。”

王源咂嘴道:“我或許只是自保,想過安生日子罷了。”

杜甫搖頭道:“不,相國沒說真話。相國是胸懷天下之人,如此退縮,實乃虎頭蛇尾。讓天下百姓失去希望,讓朝廷重回混亂。那麼相國之前的血戰沙場是為了什麼?我卻想不明白。”

王源笑道:“杜兄,你言辭過激了。”

杜甫搖頭道:“非也,當今天下,非相國不能聚人心。相國乃天命之聖,該有所作為才是。相國不能因為擔心什麼,害怕什麼,便虎頭蛇尾畏縮於蜀地,這樣的話,天下不久便再起紛爭,百姓們依舊難享和平。”

王源瞪著杜甫道:“杜兄,你喝多了吧。”

杜甫搖頭道:“我可沒喝多,我知道相國心裡在想什麼。其實世間之事便如和草木凋零生髮一般,自有其時,自有其理。草木生靈如是,天地萬物皆如是。大唐的輝煌其實已經過去了,我等雖懷念以往的大唐,但卻並不表示明知其已經衰亡,卻還要勉力維持,那其實是一種罪過。改朝換代,實乃大勢所趨,而能做到這一點而天下不亂之人,唯有相國而已。相國或許是擔心天下輿論,擔心為人所指謫。但我敢斷言,現在天下民心是向著相國的。況且即便是有不諧之言,那又如何?自古而來,聖人出世,其言行必不為世人所理解,故每有誹謗詆譭之言。但聖人之所以為聖人,豈會在意世人眼光。聖人要做的事,常人如何能理解?聖人的目標便是天地太平海清河晏,可沒功夫去管別人的眼光和閒言碎語。在我眼中,大帥便是天上降下的聖人。”

王源愣愣的看著杜甫激動的面容,他萬萬沒想到,今日杜甫居然說出了這樣一番話來。在他的心目中,像杜甫這一類的文人是自己登上頂峰的最大障礙才是。這些人往往比那些直接起兵反對的人更為難纏,因為他們骨頭硬,不怕死。殺了他失去民心,不殺他們他們會四處散播言論,而且偏偏這些人的影響力很大。之所以如此,王源才步步為營,不肯以激進的方式來進行自己的計劃。直到現在,他也不敢說自己若是登上寶座後,這些人會不會翻臉不認人。

但現在,杜甫說出的這番話卻顛覆了王源的認知。讓王源不得不承認,自己並沒有深刻的瞭解像杜甫這一類人的內心世界。以前自己認為,杜甫這一類人的本質上是迂腐的衛道士,他們會死守陳規而不肯改變。但現在才發現,原來這些人並非如此。杜甫的出發點是為了天下百姓,而非是為了能在朝廷中佔據一席之地,他比自己想象的要高尚的多。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