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少帝成長計劃> 第0425章 瓜分戰果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0425章 瓜分戰果 (3 / 4)

在匈奴‘萬物皆可為神’的宗教背景,以及‘打不過的都是神’的認知背景下,雲中郡守魏尚,也榮幸的得到了匈奴牧民‘塑泥為像,早晚祭拜’的榮譽。

而在魏尚駐守雲中這樣一座‘塞外之城’的數十年時間當中,匈奴人的步伐,從來就沒能跨過雲中城的任何一面城牆!

在孝惠劉盈到孝景劉啟這數十年當中,雲中城的城牆之上,不止一次上演了‘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熱血奮戰!

為了保衛家園,勇敢的雲中軍民可謂是前仆後繼,拼著家家戴孝乃至於族譜斷絕,將雲中城‘絕不可能被攻破’的烙印,深深烙在了每一個匈奴人的靈魂當中!

但讓魏尚屢屢受挫,甚至險些被羈押長安,秋後問斬的,恰恰就是匈奴人的‘搶屍之俗’。

漢軍制:北方地方部隊對外作戰,無論雙方兵力對比、實力對比,以及具體的戰況,統一一刀切——俘斬。

浮斬,也就是斬首數量減去本方陣亡數,得正便為‘功’,得負便為‘懲’。

這也是那句華夏名諺:‘一將功成萬骨枯’之由來。

——一個將軍,哪怕把手下一萬將士拼了個全軍覆沒,只要戰後能拿出一萬零一顆敵軍人頭,那就算有功!

反之,若是某將軍以弱敵強,以五千兵馬對抗敵方十萬人,殺敵一人,自損二人,便也算‘指揮失當’。

在這種絲毫不見情面,只看浮斬,即‘淨斬獲’的制度之下,幾乎每一個率軍將領,對本部每一個斬獲都抱以無比的重視。

有了這一個人頭,沒準浮斬就是正,功勞不功勞且不提,起碼不用被降罪;

可萬一沒這個人頭,浮斬剛好得了一個負,那戰後班師回朝,可就有得苦頭吃了。

也正是出於這個考慮,作為東路軍主將的曲周侯酈寄,都已是不顧武州塞隨時可能面臨匈奴單于庭主力攻擊的危險,將指揮權交到了副將欒布手中,自己則親自來到了柴武的中軍大帳。

蓋因為酈寄必須保證,自己所部的每一個斬獲,都要被柴武那一封‘戰報’清楚地羅列出,並上報長安!

即便是如今戰鬥還未完全結束,東路軍還有極大機率,要在武州塞和匈奴單于庭來過一場,酈寄也對此重視無比。

——要知道漢室的功侯勳貴上戰場,那是有任務指標的!

若是勳貴傳到某一代,沒能完成相應的戰爭指標,那待等這一位‘不學無術’‘不肖其祖’的勳貴死去時,爵位傳到下一代,就要開始遞降了!

徹侯降為關內侯,關內侯降為大庶長,大庶長降為駟車庶長······

所以比起那些只有將銜、官職,卻沒有爵位在身的軍官,酈寄、柴武這樣的功侯勳貴,對斬獲的重視程度更甚一分。

除此之外,漢室的時代背景,也使得軍隊的高階將官,天然負有‘為屬下請功’,起碼也要保證所部將士功勞不被搶走的義務。

——稍一想就可以知道:士卒拼死追隨一個將領,如果到頭來,將領卻連手下軍士的武勳都守不住,那往後,恐怕就沒人拼死賣命,為這位軟腳蟹衝鋒陷陣了。

而這一點,從帳內幾人蓄勢待發,隨時準備大吵一架的駕駛當中,就可見一斑。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