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少帝成長計劃> 第0421章 何氏外戚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0421章 何氏外戚 (2 / 4)

就見以為青年軍官稍走上前,對柴武穩穩一拜,旋即又稍帶歉意的環顧一圈四周,才將腰桿挺直,來到了賬內的堪輿前。

“今折蘭、白羊三部北撤武州塞左近,原先圍困善無之樓煩部,亦自善無東進,同折蘭、白羊匯合。”

“末將以為,武州塞為東路軍所重奪一事,胡當已知曉;三部各自撤至武州左近,當乃謀破武州,北遁草原之事。”

朗聲道出自己對戰況的看法,那軍官便向柴武和賬內眾人稍一拱手,旋即退回了原先的位置。

在聽過此人的這番見解後,賬內眾人的表情都沒有什麼變化,只有那人身邊,明顯和那人關係不錯的軍官稍點了點頭,表示自己同意此人的見解。

至於賬內那十來位發虛夾白的都尉,更有好幾人流露出些許不屑,好像在說:這點東西,是個人都能看出來。

但很快,那幾位傲慢的都尉也將面色一斂,望向那青年軍官的眼神,甚至帶上了些許匪夷所思。

而造成這幾位秩比二千石,手握五千兵馬的將軍如此‘前倨後恭’的,是那青年將官手臂處繫著的,髒的都有些看不出原本顏色的布條。

——黃色!

漢官制:官員秩中二千石以上(三公),金印紫綬;比二千石及上,銀印青綬;比六百石及以上、比二千石以下者,銅印黑綬;六百石下,銅印黃綬。

而在軍隊當中,軍官將士都著軍袍甲冑,隨時準備作戰,自然不可能在身上,系一條著表明身份地位的綬帶。

那在戰鬥時,軍卒如何判斷迎面走來的,是和自己一樣的大頭兵,還是秩二千石的都尉呢?

答案,便是那青年軍官,以及賬內大半人手臂上繫著的布條。

軍中都尉及以上的將領,在官制中都屬於比二千石及以上的等級,校尉則為千石。

對應漢官制中的綬印製度,在軍隊日常作戰時,都尉及以上的將領都會在手臂上,系一條青色布條,校尉則系黑色布條。

而率五百人之隊率司馬,秩四百石,剛剛好卡在了‘比六百石黑綬’的涵蓋範圍之外。

所以在漢室軍隊,一位手臂上繫著黃色布條的人,幾乎可以確定為:屯長以上,隊率司馬以下的軍官。

而在此時,賬內這六七十號人中,能在手臂上繫著黃色布條的,只可能是隊率司馬!

這一級別,是漢室軍隊中十分微妙的點。

絕大多數功侯子侄、外戚子弟,入伍後的起點都是從隊率司馬開始。

而尋常百姓入伍從軍,憑武勳所能到達的天花板,也恰恰是隊率司馬。

倒也不是說,漢室有什麼關於‘寒門子弟不能做隊率以上軍官’的條令,而是從隊率司馬以上的校尉一級,軍官就會具備絕對意義上的自主指揮權。

這也是為什麼‘隊率’一級,會成為豪門子弟的起點、寒門子弟天花板的原因。

勳臣、外戚子弟,能被家裡安排到軍中的,大都是從小習讀兵書、磨鍊身體的精英,本身具有一定的軍事素養;但在毫無戰場經驗的情況下,不太適合有太大的自主指揮權。

而寒門子弟之所以會在‘隊率’一級停下升遷的腳步,也恰恰是由於校尉一級,擁有絕對自主指揮權。

——能從大頭兵一步步爬上來的,自然都是軍中的勇士、翹楚!

但寒門出身的標籤,必然使得這些真正的勇敢者,在先天、後天條件上有一定的缺陷。

身體素質的缺陷還好說,多吃點肉,在軍中磨練幾年,總能跟上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