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這不來提醒什長,尋思尋思俺們到了馬邑,咋下山,咋進城?”
武州塞與馬邑直線距離不過一百三十里,即便是算上曲折的山道,也不會超過一百六十里的路程。
聽上去或許還有些遠,但換算到後世,一百六十里,也才不到七十公里的距離。
這樣的距離放在後世士兵身上,最多也就是三個時辰的功夫;便是尋常人,六七個時辰也能走下來。
武州關卒雖然沒進過什麼‘武裝越野’的專項訓練,但畢竟是漢室全民皆兵下選拔出來計程車卒,基本的身體底子還是有的。
從昨天日暮之時出發,到今日午後,這就已經是將近九個時辰,再小心謹慎,也該是快到了。
這樣一來,楊二提出來的問題,也確實是迫在眉睫了。
先前提到,馬邑、善無、武州三處,分別位於這塊‘Y’字平原的三端,由北面的五路山,西面的涔山,東面的洪濤山架成。
程未所率領的隊伍,就是從‘Y’字右上拐上的武州塞出發,沿著洪濤山腰、山腳區域一路向南,目標直指‘Y’字下端點處的馬邑。
但顯而易見的是:同樣作為‘Y’字平原上的城邑,馬邑,也是位於西面的涔山,以及東面的洪濤山之間的。
而這處由涔山、洪濤山夾成的南北向平原,寬足有四十里!
更要命的是,由於治水的存在,馬邑城北建在了更靠西,也就是更靠涔山的地方,與涔山最多不超過十五里!
反觀程未等人正帶著的洪濤山,則是在馬邑東北方向越三十里的方向戛然而止······
這就意味著,程未等人在向北走到洪濤山最南端之後,從山林的鹽湖中脫離而出,還要繼續在一覽無餘的平原抵達行走三十里,才能抵達馬邑城。
這樣一段距離,尤其還是在匈奴散騎可能出現的情況下,對於程未所帶領的武州關卒而言,算不上太遠,卻也絕對和‘很近’不沾邊。
楊二說的沒錯。
從洪濤山中走出之後,如何走到馬邑,確實需要程未好好思考思考。
“二叔覺得,俺們大致到了哪兒?”
程未遲疑的一聲詢問,頓時引來楊二篤定的回答。
“自小半個時辰前,俺就覺著越走,越瞧不見身後的道兒,根本不像是在走直道。”
“算算時辰,只怕是真到該下山的點兒了。”
聽聞此言,程未下意識望向隊伍來的方向,發現確實如此。
順著那條明顯有人為痕跡的‘道路’,程未看見隊伍好像是越走,便越在往右傾斜。
再按照楊二‘小半個時辰前開始’的描述,程未便大致確定:真到了可以下山,然後向東南方向的馬邑城進發的地點了。
想到這裡,程未一直緊繃的臉色才稍稍舒緩,見隨行關卒們依舊警惕著周圍,不由心裡一軟。
“原地歇整片刻!”
一聲刻意壓低聲線的敵後,引得隨行眾人一愣,過了好一會兒,眾人才反應過來,次序蹲了下來,卻絲毫不敢讓屁股蛋挨著地。
——軍裡的老卒提到過不止一次:急行軍,尤其是走山路途中,一旦屁股蛋挨著地,那想起來可就難了······
不過喝水倒沒啥講究,眾人稍感覺到肺腑的轟鳴,便紛紛拿起腰間繫著的水袋一通猛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