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初的執政學派:黃老學,其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是對家庭秩序的維護,以及家中長輩對晚輩的教導、管理手段!
與‘垂拱而治’‘順其自然’的執政理念所不同,黃老學說對家庭關係、教育後代方面的看法,是截然相反的‘棍棒之下出孝子’!
或者可以這麼說:黃老學的思想當中,‘無為’的部分,主要是在行政措施之上;而‘無所不為’,就大都集中在了家庭教育之上。
對於子孫晚輩的紈絝舉動,黃老學幾乎是一刀切的提倡:趁著還能打得動,直接就往死裡打!
除了簡單粗暴的‘武力教育’之外,黃老學對於家庭教育的哲學,也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
如歷史上的‘萬石君’石奮,便以家風嚴謹、子孫恭謙有禮而聞名於天下。
而石奮對兒子們的教育方式,說來也十分簡單——兒子不聽話,老子就絕食!
石奮老臉一黑,三天兩頭絕食,兒子們自然是無可奈何,只能乖乖捧著肉羹跪到老爹面前,認錯道歉+勸老爹吃飯。
——沒辦法,在漢室‘以孝治天下’的背景下,要是出現‘兒子逼父親活活餓死’的事,那石家的後生晚輩別說入仕為官了,就連苟活於人世,都需要好幾公里厚的臉皮!
除了石奮的‘絕食式教育’之外,歷史上的另一位黃老學代表人物,也有自己獨特的教育方式。
當今少府:義安侯,田叔。
在原本的歷史上,田叔在晚年被景帝劉啟任命為魯國相,奉皇命,替景帝教育一下最不讓人省心的兒子:魯王劉餘。
沒錯,就是那個夥同孔安國,撒下‘古文尚書’之彌天大謊的廢物點心!
相傳劉餘初為魯王之時,酷愛打獵,幾乎是每天都要往獵場走一遭。
而漢初的諸侯王,又不是後世宋明時期當豬養的‘親王’;諸侯國內部的事務,是需要諸侯王自己治理的。
對於劉餘這種‘荒廢國政’式的沉迷打獵,田叔自然是不能坐視不管。
所以在到任之後,田叔便開始了喪心病狂的‘自殘式教育’。
——劉餘每次出去打獵,田叔都默不作聲的跟著一起去;劉餘在獵苑裡玩兒一天,田叔就在獵苑外的大太陽下站一天。
劉餘一開始也曾愧疚的勸田叔回去歇著,發現田叔不聽,劉餘也試過置之不理。
但到了後來,看著田叔一天比一天黑下去的膚色,劉餘終於是不忍心,偷偷找到了田叔,問道:丞相這是為何呢?
田叔庫曬大半年,等的就是這樣一個機會,機會來了,田叔自然是不能放過。
於是,田叔就說出了那句讓劉餘終生不敢再入獵苑,甚至到長安朝見皇帝老爹,受兄弟們邀請一同打獵時,都只能搖頭嘆息稱“丞相在,不敢獵”的話。
“臣作為魯相,本來應該勸大王勤政,少打獵嬉戲;但大王是陛下的兒子,臣沒有替陛下管教兒子的道理。”
聽到田叔這句話之後,劉餘不知是出於對田叔的愧疚、對田叔話語的認可,亦或是對皇帝老爹的恐懼,當即拱手一拜,承諾‘不復行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