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少帝成長計劃> 第0365章 軍火交易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0365章 軍火交易 (3 / 4)

——五萬人守城,一個月總是能守住的吧?

所以,位於馬邑以南四十里處的趙長城缺口,劉弘不打算按柴武所說那般,設定第二道防線。

倒也不是說劉弘孤注一擲,而是趙長城作為漢室北方防線當中,代北一線實際意義上的‘北牆’,本身就是有守備力量的。

憑藉這部分力量,漢室在過去二十幾年,都沒讓匈奴人大肆跨過長城,進行太嚴重的破壞。

馬邑真要出了問題,趙長城代北段已有的守備力量,足夠將匈奴人南下的腳步擋住一段時間。

藉著這點時間,漢室就能做出充足的反應,對代北趙長城防線發起支援。

這樣,三十萬人的部隊,就被劉弘削減了五萬——樓煩第二道防線。

同時,又確定了駐守馬邑的五萬部隊絕不能動。

剩下的二十萬人,按照柴武的說法,其中十萬,是要在武州塞輪流防守,阻止匈奴人北逃;剩下十萬,是要在馬邑和武州塞之間的野外,對陷入包圍的匈奴人進行絞殺。

沒錯,步兵對騎兵的絞殺。

或許聽上去很魔幻,但結合時代背景,卻是再正常不過。

——這個時代的匈奴騎兵,與後世蒙古奇兵最大的一處不同,就是沒有馬鞍、馬鐙!

若是無視匈奴騎兵墊在屁股下的牛皮墊,那此時的匈奴騎兵,幾乎和遠古時期騎馬的野人毫無差別!

如果劉弘沒記錯的話,現在這個時間點,匈奴騎兵連韁繩都沒有;策馬奔騰的時候,都還得靠揪馬鬃來保持平衡!

在原本的歷史上,這種狀況得一直到文帝登基,並於三年爆發河南戰役後,漢匈達成新一輪的和親條約,邊境商貿逐漸繁榮,才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除了茶、鹽等生活必需品,以及香料、絲綢等奢侈品,匈奴從邊境貿易得到的最重要的一個東西,就是以苧麻搓制而成的、堅韌度更高的麻繩!

試想一下:一個沒有馬鐙、馬鞍,甚至沒有韁繩,騎馬都需要雙手攥緊馬鬃的騎兵,是透過怎樣的方式作戰的?

沒錯,與絕大多數人想象中的不同,匈奴騎兵最熟練,也最引以為傲的作戰方式,是近距離肉搏,即白刃戰!

至於馬,在絕大多數時候,都只起到快速機動,以及恐嚇的作用。

還原一下匈奴騎兵,在面對步兵叢集最常見的戰鬥方式。

——列陣,嗚哇亂叫的衝過去,試著用馬撞飛幾個人,然後跳下馬,取出身後的各種‘武器’,開始肉搏。

頂天了去,也就是在衝鋒途中,用類似短矛之類的拋擲類武器,造成一些遠端的殺傷。

即便是純粹意義上的‘弓騎兵’,也是類似的狀況。

——策馬衝向步兵陣營,騙出一波齊射,然後急轉彎,與步兵平行方向衝一段,找個合適的地方止步,彎弓搭箭,完成射擊,然後策馬離開。

就連‘騎著馬靜止射箭’,在匈奴騎兵當中都屬於不可多得的‘好身手’;絕大多數匈奴弓騎兵,都得先下馬射箭,然後再重新上馬逃跑。

至於後世人刻板印象中的騎兵對沖、攪亂地方陣型,也基本不會出現在匈奴人的作戰方式當中。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