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靠前的位置,大將軍棘蒲侯柴武當仁不讓!
緊隨其後的,便是九卿當中,與武職關聯最深的衛尉秦牧、郎中令欒布二人,以及新鮮出爐的藍田都尉:曲周侯酈寄。
更靠後的,便是徹侯勳貴當中,在軍隊稍有名望的幾個小透明,以及在長安三軍履任的高層軍官。
但不出意外的話,這一場關於漢匈戰役的推演會議,只有先前提到的四個巨頭,能有自主發言的資格。
甚至若是劉弘不主動問起,唯一一個能隨時開口說話得,很可能只有柴武一人!
但這絲毫不影響烏泱泱幾十號人甲冑齊備,擠在清涼殿後不算太大的演武堂,看著劉弘對那副巨大的堪輿指指畫畫。
簡單打了個招呼,劉弘便也沒再繞彎子,決定直入正題。
“韓王部之事,諸位將軍應當都知曉了。”
“韓王部何時歸漢,尚有不明;然一俟事定,則匈奴必雲集精銳騎卒,以攻掠吾漢地!”
“今日,諸位將軍便議一議:若韓王部於晚秋歸漢,則匈奴之騎,當從何而來。”
“吾漢家又當如何調兵遣將,方可不受胡虜之欺···”
言罷,劉弘便淡笑著稍後退一些,將堪輿前的位置讓了出來,最先看向離自己最近的柴武。
實際上,劉弘這番話還是保守了些。
韓王部迴歸一事,基本已經確定在了八月!
劉弘之所以沒篤定的說出這則訊息,不過是擔心回頭有什麼意外,讓自己落得一個‘瞎扯’的汙名而已。
至於‘想個能不被匈奴人欺負的辦法’的說法,也是劉弘把話說到了最有轉圜餘地的程度。
——在已經確定韓王部迴歸時間的情況下,匈奴人前來的時間,劉弘幾乎也能有九成以上的把握!
左右不過是小股部隊尾隨追殺韓王部,發現韓王部跨過長城就回去彙報,隨後,便是大軍壓境,長城戒嚴。
從匈奴過往的入侵習慣,以及匈奴在幕南地區的大致兵力分佈,也能大致推斷出此番,匈奴人會出動多少兵力。
時間、兵力基本確定,要是在確定下匈奴人入侵的方向,那就不是應對侵略者的防守戰了。
——時間、地點、目標、兵力都確定,這特麼叫打伏擊!
都打伏擊了,要還是以‘不受侵略’為目的,那劉弘也著實太窩囊了些。
但至於這場仗,究竟是一場面對侵略者的保衛戰,還是面對無知獵物的伏擊戰,最關鍵的一點,就在於劉弘提出的那個問題。
匈奴人可能來犯的方向,就能不能透過推演提請確認?
在一場伏擊戰中,時間、地點、目標、對方兵力四個要素,地點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的排在第一位!
時間不確定,可以多花點時間埋伏;目標不確定,問題也不是很大;至於對方兵力不確定,也頂多會對成敗產生一定的影響。
但要是地點不確定,那就根本不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