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問題的關鍵就在於:申培,根本就不是魯儒一脈的話事人!
而劉弘如此安排,要的就是讓一個不是魯儒的儒家士子,就魯儒一脈的事務,與劉弘達成共識!
只有這樣,才能在儒家內部掀起一定程度的內部爭鬥,緩解儒家勢力擴張,霸佔天下輿論權的程序。
可理想很美滿,現實很骨感。
作為楚元王劉交的同門師兄弟,申培對劉弘地‘險惡用心’,顯然也會一目瞭然。
那申培會不會束手就擒,任由自己被劉弘推下坑,與臭名昭著的魯儒一脈結下‘代俎越庖’‘影響學說傳承’的仇恨?
這,就需要劉弘派去的那個‘說客’,對申培通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勸說。
在必要的情況下,甚至可能需要以‘保整個儒家,還是保魯儒一宗’威逼利誘,來強迫申培同意。
而此事黑暗的內在本質,又實在不方便被天下人所熟知,就又需要劉弘派去的人,在保證軟硬兼施逼申培就範的同時,還要保證訊息不會被透露出去。
這樣一來,這個‘說客’的人選,就非常難抉擇了。
首先,既然要拜會申培,這個人就得在儒家內部,最起碼在天下學術界,要享有一定的地位。
若劉弘派一個要名氣沒名氣,要身份沒身份的毛頭小子去,申培也未必願意見——身份不對等,見了跌份兒嘛!
再者,既然此行的任務,包含有‘威逼利誘’的內容,那這個人的身份還不能太低。
起碼不能比申培低太多。
若不然,別說威逼利誘了,被申培狗血淋頭的罵出去,那都是輕的!
反過來,這個人的身份也不能太過尊貴,否則,‘威逼利誘’的部分就會太過明顯。
最後,就是保密方面的考慮了——這個人,必須對劉弘有毋庸置疑的忠誠!
否則,劉弘事後就只能‘殺人滅口’,以免自己的光輝形象形象受損了。
但正如前面所說:這個人選,需要有一定的學術地位。
無緣無故殺一個有一定學術地位的人,對劉弘而言同樣不是什麼容易的事。
這樣說來,這個人選的要求,也就很簡單了。
——有一定學術地位、政治威望,身份不高不低,對劉弘絕對忠誠!
這樣的人,在如今的漢室,只能說是鳳毛麟角。
有學術地位、政治威望的,大都是身份尊貴、年齡六七十的老官僚,就如眼前的張蒼一樣。
身份不高不低的,學術地位都很難保證,就更別提政治威望了。
至於忠誠···
若說絕對意義上的忠誠,那整個漢室,劉弘能完全信得過的人,就秦牧、汲忡、王忠三人!
這三人,除了滿足‘忠誠’的要求之外,其他方面的要求,不能說沒法滿足,只能說是毫不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