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學術界,那更是不用多說——光一個荀子門徒的身份,就足以為張蒼贏來‘執天下文人士族之牛耳’的崇高地位。
作為漢室又一個系統霸哥,如今的張蒼,已經很少有對誰‘執子侄禮’的必要了。
滿打滿算,也就是老王陵的遺孀,需要張蒼一把年紀,還以晚輩禮侍奉。
“田何,田何···”
輕聲呢喃著,劉弘腦海中,也終於浮現出一段塵封的記憶。
也正是在回憶浮現的一剎那,劉弘毅然從榻上站起,快步向殿門外走去。
·
“未知田公將至,朕竟未得親身相接,此誠朕之罪···”
宮門處,劉弘快步從宮內走出,緊接著,便是恭敬一拜。
怪不得劉弘如此鄭重其事,實在是田何此人,來頭實在太大了些···
——《易》嫡系傳人!
光此一點,就足以劉弘放下皇帝的崇高身份,以純粹的晚輩態度,去對待田何。
相傳前秦之時,田何受始皇帝禮請,至咸陽宮內的一片木林居住,好讓始皇帝能隨時向田何請教問題。
後世始皇帝駕崩,二世繼位,趙高、李斯亂權,秦廷動盪不安之際,卻依舊沒有人敢打田何的主意。
甚至於到了秦廷覆滅,起義軍打入咸陽得時間點,田何,依舊是各方勢力所顧忌,‘生怕磕著碰著’的的特殊存在。
或許有人會認為,始皇帝對田何的尊重,二世對田何的忌憚,都有政治作秀,亦或是政治需要的嫌疑。
但只需要透過一件事,就能判斷出在這個時代,田何這個人,究竟意味著什麼。
——就連霸王項羽火燒咸陽宮,都得先舔著臉找到田何,畢恭畢敬的把人家請出來,才敢下令點火!
能讓不可一世,一輩子幾乎沒怎麼低過頭的霸王項羽,在自己面前恭敬有禮,就足見田何在天下人心中的地位。
到了後來,漢室鼎立,田何受到的待遇,卻並沒有因此而下降。
秦末戰亂之時,田何回到了老家臨淄避難;之後劉邦聽取了婁敬‘廣遷關東豪強入關中’的意見,正式開啟了漢室陵邑制度的開端。
田何便是在那時,以‘地方豪門望族’的成分,被強制遷入關中的。
但與其他靠商貿發家,亦或是在官場得位的‘豪強’,田何無疑是受到了整個漢室,尤其是歷代皇帝的重視,以及善待。
尤其是劉弘的便宜老爹惠帝劉盈,更曾有過在田何‘年老體弱’‘無法入宮授業’的情況下,親自前往田何住處聽講、學習的經歷。
而在後世的史書記載中,對田何的評價,便是一句:何年老家貧,守道不仕;帝親倖其廬,以受業,終為《易》者宗。
就連田何對《易經》的註解,都被後世人恭敬的稱之為《田氏易》。
從這就不難判斷出,田何在如今的漢室,是怎樣一個地位與形象了。
——生活清貧,不為俗塵所累,享譽天下數十年的學術巨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