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太中大夫陸賈的處置,也只需要劉弘以天子之身,召集朝內重臣,如三公九卿、功侯勳貴來商討,就可以了。
而此刻,殿內除了這些代表權勢的貴族階級之外,還出現了一個在漢室政壇出場率幾乎為零,且與‘外交事件’毫無關係的群體。
——以《詩》《書》《商君刑名》等諸博士,所組成的學術界代表!
從這就能看出,劉弘想要將此次‘陸賈出使南越’的事件,歸類為什麼問題了。
再回過頭,看劉弘‘著黃色衣冠’一事,也就不難看出劉弘想要表達的意圖。
——今天,與其說是政治討論,倒不如說是學術討論!
而在‘學術討論’這樣的特殊場合,劉弘願意遵守漢室初,由儒生叔孫通擬定的‘漢天子一年四季穿五種顏色’的著裝規則。
具體到劉弘所穿的黃色,理論上對應的季節應該是‘季夏’,即夏季的最後一個月。
按照漢室如今所使用的顓頊歷,夏季,通常是指4~6月;季夏,就應該單指六月。
但如今的時間點,卻是五月最後一次常朝結束後的第三天,即:漢正武元年,夏五月庚寅(二十七)!
在六月還沒有到來的日子,劉弘卻穿上了理論上,只能在六月穿的黃色冠袍。
對於叔孫通所擬定的‘四季五色’之制,劉弘可以算作是遵守了,但沒完全遵守。
這意味著什麼?
從陰謀論的角度分析,劉弘此舉,不乏有‘朕想穿什麼,就穿什麼’‘朕說這是六月,這就是六月’的霸道意圖。
這也與高皇帝劉邦,對於這套‘四級五色’制度的態度一脈相承:爺們兒怎麼高興怎麼來!
但從理性的角度分析,劉弘此舉所要表達的意圖,可能性最大的,便是:今日廷議,乃六月初一朔望朝的開胃菜!
也只有這個解釋,才能將劉弘‘一邊遵守服飾顏色規則,一邊不完全遵守’的行為解釋得清。
而這一結論,無疑是在朝中眾人心中,掀起了波濤駭浪!
經過劉弘長達一年半時間的可以引導,漢室每月初一、十五的朔望朝,早就丟掉了‘嘴炮大會’的性質,轉而踏向了‘過去半個月的工作總結、未來半個月的工作安排會議’的發展方向。
在這樣的背景下,劉弘來今天這麼一出,是否意味著今後的朔望朝,會和這次一樣,有提前好幾天的‘緊急會議’,亦或是‘通氣會議’?
有了‘提前通氣回憶’,那‘會後總結’的出現,是不是也指日可待?
對於朔望朝可能從過去的一次,變成每次會議分兩場甚至三場進行,朝臣百官倒也沒有太大的戒備。
真正讓殿內眾人感到膽戰心驚的,無疑是在殿內,緊靠審食其、張蒼身後而坐的幾位老博士!
——今後的朔望朝,會不會形成‘諸經博士與會’的慣例?
對著這個現象,殿內眾人心中,本能的出現了一絲強烈的戒備!
雖然此時的漢室,連‘學術干涉政治’的名詞都還沒出現,但對此,殿內眾臣無一不持戒備態度。
便是在這樣的各有所思、各有所想的詭異氣氛中,正武元年六月初一朔望朝的‘提前會議’,在劉弘一聲嘹亮的話語聲中,拉開帷幕···
·
“今日召公卿百官,及諸經博士至宣室,乃朕突有一事,百思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