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樣一個即不恃寵而驕,也不討要賞賜,只知道埋頭幹活的小吏,劉邦自是滿意無比。
有一天,劉邦剛處理完老兄弟們討要賞賜的事,又解決好后妃爭寵的事,身心俱疲的回到寢殿,就發現石奮依舊是在勤勤懇懇的幹活。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在老兄弟們、女人們爭相惹事生非的關頭,老實的石奮,在劉邦眼裡頓時順眼了起來。
靈機一動,劉邦就把石奮召到了前面,問道:你家中可還有人?
當得知石奮家中只有一個老母,一個長姊後,劉邦便同如今的劉弘一樣,給了石奮一個機會。
——成為光榮的劉漢外戚!
劉邦究竟為何要這麼做,坊間眾說紛紛。
有人說,高皇帝是覺得石奮很踏實,應該褒獎;也有人覺得,高皇帝是想給後宮嬪妃立個榜樣——石氏女也如同石奮一樣,唯一的特點,就是安分守己。
但對於劉弘而言,這一切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自石奮把自己的姐姐送入宮,正式成為外戚之後,石奮一家,就開始了‘世襲外戚’的傳奇生涯。
惠帝劉盈一朝,收了石氏女為姬;歷史上的文帝一朝,入了石氏女為嬪。
即便是到了景帝一朝,赫赫有名的萬石君家族,也依舊穩穩坐在外戚的位置之上。
——沒錯:有漢一朝青史揚名的‘萬石君’,就是石奮的斜槓身份。
說白了:對於奉行‘黃老無為’的漢室初,石奮這樣的‘無為’官僚,就是黃老學的排面。
只要漢室還沒有明確放棄以黃老學為執政學派,石奮一家,就會一直延續‘世襲外戚’的傳統。
至於石奮‘萬石君’的別號之由來,更是在漢室極具傳奇色彩——在歷史上的景帝末年,石奮和自己的四個兒子,同時達到了二千石的級別。
石奮長子石建,在景帝一朝官至郎中令;幼子石慶,更是在武帝一朝位列相宰,食祿萬石。
而‘萬石君’的雅號,便是長安朝臣對父子五人皆二千石,合計萬石的石奮表達敬意的別稱。
除了魏尚、石奮兩家的女子之外,劉弘還分別從羽林都尉、虎賁都尉,以及在滎陽敖倉之戰中立有戰功的周灶徵越大軍中,分別挑選了一位中層軍官,加入到了‘新興外戚階級’的行列。
另外,劉弘還從秦末戰爭、楚漢戰爭,以及高皇帝時的白登之役所陣亡的有功將士中,選了相對具有代表性的兩家,作為自己的‘外戚’。
再加上秦牧、汲忡兩家已經送到長樂宮學習宮廷禮儀的妹子,劉弘已經在一夜之間,成為了九個女子的丈夫。
但這九個女人進入宮中後,所要面臨的命運,卻是截然不同。
——作為手握兵權,駐紮邊關的重將,魏尚的女兒,幾乎必然不會為劉弘生下子嗣。
作為一個明智的君王,劉弘也絕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同樣的道理,秦牧的堂/表妹,不不太可能在短時間內,幸運的懷上天家血脈。
——最起碼,不可能生下皇長子,以及長公主。
剩下的七個姑娘,則是真正意義上的‘公平競爭’了——誰的肚子爭氣,誰就有可能搶先生下劉弘的長公主,甚至是皇長子!
而在這個嚴格遵守‘立嫡立長’,以嫡長子繼承製作為江山社稷,乃至於家族傳承的時代,皇長子,便等同於準儲君!
子憑母貴,意味著‘皇后的長子必然是太子’;而反過來,太子的母親,也必然會成為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