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落,殿內便被一聲震天之聲席捲:“陛下聖明!!!!!!”
試問五六百個常年習武的成年男子,滿帶著激情齊聲喊一句‘陛下聖命’是一種什麼體驗?
——劉弘已經儘量在壓制,卻仍舊溢位目光外的享受,便足以給出答案。
爽!
爽到極致!
說起來,這算是劉弘兩輩子加起來第一次,體驗到這種深入骨髓的享受——有那麼一瞬間,劉弘感覺自己已經站在了山巔,俯視著眾生···
劉弘想過對匈奴使團做出強硬的姿態,會為自己贏得很大的支援,但劉弘怎麼也沒想到,效果居然這麼強勁!
劉弘不知道的是:殿內站著的將近六百號成年男子,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都曾經歷家人慘死於匈奴人馬蹄之下的悲痛經歷①!
——能爬上中樞的官員,無一不由堅實的從軍經歷打低;勳臣貴族更是靠著實打實的軍功,贏得如今的崇高地位!
而在漢立不過二十年的今天,豐厚的從軍經歷,便意味著一個個匈奴首級;可靠的政治成分,則代表一個個陣亡的英魂···
對於匈奴人,漢家的朝臣勳貴不單單是出於對軍功的渴望,而感到‘飢渴難耐’——對匈奴人的仇恨,早在白登之役後,就深深纂刻進每一個漢人的骨頭之上!
即便沒有軍功、沒有武勳,也無法贏得任何地位,絕大多數漢人也同樣願意自備鞍馬軍糧,自發的參與到對匈奴的戰爭之中!
——血仇!
不說每一個漢人家庭;起碼北方的每一個漢人家庭,都與匈奴人有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
在這種時代背景下,一個仇視匈奴,在匈奴人面前不憷的皇帝,絕對能贏得絕大多數漢人的好感!
對朝臣勳貴而言,一個對外強硬的皇帝,則又透露出一層令人血脈膨脹的資訊···
戰爭!
原本需要十年甚至二十年,才能積攢下來的政治資歷,彼時卻只需要幾顆敵軍頭顱就能換得的戰爭!
且先不提劉弘顯現出的政治手腕、政治智慧,即便是換個何不食肉糜的兒皇帝,在對匈奴的事上說出一句‘朕才不怕你!’,也足以令朝臣百官猛打一大管雞血!
如此‘朝氣蓬勃’,鬥志昂揚的朝野格局,正是劉弘將來所需要的。
這也是劉弘出於給糧食保護價政策保駕護航的目的,為既得利益集團畫出的大餅——在戰爭面前,任何問題都不是問題!
相較於從泥腿子嘴裡搶食吃,戰爭所能帶來的利益更直接,更龐大,也更讓人心動。
這也是歷史上,無數封建帝王曾做過的抉擇:將矛盾往外轉移,以緩解內部矛盾。
糧食保護價,無論放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可以提高政權掌控力、財政能力,以及國家管控力的善政;但同樣,無論任何一個時代,糧食保護價都必將面臨層層阻礙。
原因無他,唯利益二字而已。
用此時的話說,就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用後世的話說,則是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任何一件事物的存在,只要其具有穩定的既得利益群體,其改變便必然會遇到該集團的強烈抵抗;區別僅在於其抵抗的力度,國家究竟能不能搞定。
就像原本的歷史上,東林黨一口一句‘不與民爭利’,政權就只能乖乖走向註定的滅亡。
換在秦時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