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句話,是某個臉生,甚至是某個劉弘沒在史書上見過的人所說,那劉弘必然要懷疑一下,朝堂是不是混進諸侯的奸細了。
但開口之人那溫潤如玉的氣質,讓劉弘只能無奈的承認:為悼惠一脈求情,是朝臣必然會做的。
不關乎利益,也不有悖於政權穩定——存亡斷續,是古華夏源遠流長的道德價值。
在不遠前的戰國時期,諸侯列國互相征戰之時,某一國滅了另一國時,也會按照‘存亡斷續’的傳統,妥善安置此國的王族。
不嚴謹的說:若非存亡斷續這個觀念,越王勾踐,只怕根本活不到臥薪嚐膽的一天——吳滅越而勾踐不死,正是沾了‘存亡斷續’這個思想傳統的光。
“袁中郎所言有理。”
口是心非的表達出認可過後,劉弘的目光便從袁盎的身上移開,轉到了柴武身上。
“車騎將軍以為如何?”
嘴上說著,劉弘心底卻是陣陣冷笑。
——都叛亂父子兵了,還想有親戚做王?
就見柴武聞聲而一肅,躬身一拜:“啟稟陛下。”
“臣以為,不妥。”
當‘不妥’二字從柴武嘴中吐出,劉弘心底裡長出一口氣。
——呼~
——柴武還是靠譜的···
如是想著,劉弘卻擺出一副詫異的表情:“嗯?”
“車騎將軍何出此言?”
有了劉弘地引導,在殿門往裡不遠處的袁盎也是稍一拜:“敢請車騎將軍賜教。”
聞言,柴武先是向御階上一拜,後又回過身,向百十步開外的袁盎稍點點頭。
“袁中郎所言,固乃神州之名亙古不變之古制,存亡斷續,亦為古聖王之所為。”
“臣之意,非為‘存亡續斷’之錯謬,而乃悼惠諸子之罪,無德承陛下之隆恩也!”
說到這裡,柴武便再次面向御階之上的劉弘,鄭重一拜。
“車騎將軍令飛狐都尉棘蒲侯臣武,昧死百拜,以劾齊王劉則之罪!”
此言一出,殿內嗡然一靜;所有人都將匪夷所思的目光,撒向柴武那孑然而立的身影,以及那怒火滔天的面容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