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往深處想:太祖高皇帝之時,周勃在劉邦眼中,應該也同如今劉弘看柴武般放心吧?
只能說,封建帝王的多疑,大都不是其自身的脾性,而是受環境所破。
——畢竟人性,是最不值得信任,也最不應該信任的東西。
帝王一舉一動,皆影響天下萬民之生死;在這種情況下,以一人之淒涼晚景,換得天下一世太平,便是順其自然的事了。
“奉常。”
一聲親喚,待劉不疑出班一拜,劉弘便面帶微笑的交代道:“此有功將士之名錄,卿抄錄一份,好生思慮。”
“萬不可使有功之士寒心。”
看著劉不疑應諾推下的身影,饒是見多識廣,柴武也是不由一愣。
至於殿內文武百官,更是紛紛將嫉羨的目光,撒向殿中央痴然而立的柴武。
——劉不疑可是奉常!
什麼情況下,有功將士的名錄,會需要奉常這個負責禮制的九卿‘好生思慮’。
答案毋庸置疑。
——測堪輿,祭高廟,封諸侯!
在如今漢家‘異姓不可為王’的背景下,劉弘此舉便意味著:那封竹簡之上,有至少三個以上的幸運兒,將躋身於光榮的‘徹侯’或‘關內侯’階級!
而這,便是柴武如此詫異的原因。
“於有功之士行如此重賞···”
心中思慮者,柴武心中便逐漸湧起一抹遺憾。
先前與劉弘地接觸,在柴武心中留下的印象並不多。
在曾經的柴武看來,當今劉弘,是個年少老成,手腕頗為狠辣的天子。
再多的,就沒有了——自這位登基以來,君臣二人就見過兩回面。
第二回,也正是柴武此次早先一步入長安。
但現在看來,眼前這位,可絲毫沒有繼承孝惠皇帝的‘仁弱之風’。
——動輒裂土封侯,此舉,明顯是在表明自己的尚武之心!
“可惜啊···”
對於一個武將而言,最遺憾的,必然是聖君臨朝,而我已老朽。
漢室對於君王的要求,可以說是歷朝歷代最低的了。
——不用舉止有度,不用謙卑有序,甚至不用仁義愛民。
漢室天子,只需要將一點做到極致,就能得到絕大多數臣民的效忠。
——尚武!
只要天子尚武,且其他方面沒有壞到商紂那個程度,就已經能讓天下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