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個機器,作為天子的劉弘自然可以大手一揮,安心的做甩手掌櫃,坐等機器產出受益即可。
但如果是一個政權,劉弘就不可能放有‘專業人士’去搗鼓了。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
不管我懂不懂,這都是我的機器!
你再怎麼專業,你也只是我僱傭來的打工人!
道理是這個道理,但在華夏隱晦的文化底蘊背景,尤其是漢官剛烈之風愈烈的現在,話不能說這麼直白。
這種時候,就需要一個人做緩衝,來緩解劉弘這個大老闆,跟三公九卿這些修理工們的矛盾了。
在後世,這樣的群體被稱為秘書,或者助理。
而在劉弘看來,這樣的人,大小長短正合適,剛好就是尚書令!
例如,老闆想要改變機器運轉的程式,如果直接去找修理工,很可能得到一個‘你不懂就別bb’的下場。
但要是派秘書去,效果就不一樣了。
同樣的道理:當劉弘對朝堂運轉的某一部分不滿意,如果直接去找三公九卿商議,那即便劉弘具備穿越者的寬闊視野,也免不了要被認為‘外行指導內行’。
但尚書令,或者說尚書檯的存在,就可以將這種矛盾無線淡化。
比如說,劉弘想要在內史屬衙進行改革,要是直接大咧咧開口,那必然會被噴的滿臉唾沫。
找秦牧、汲忡這樣的託,一次兩次沒什麼,次數多了,也早晚會被朝臣看透。
這種時候,如果是尚書檯出來建議,劉弘再順勢扔給朝堂,事情就簡單多了。
——啊~這個,尚書令覺得吧,你們這搞得有點問題,朕也不知道是啥問題,要不,你們自己個兒說說?
這樣一來,朝臣根本顧不上怨劉弘,而是要好好琢磨這個問題:我有問題?
到底是什麼問題呢?
即便真的有怨恨,也必然都被尚書令吸引大半。
說白了:讓賈誼去做尚書令,順便提高尚書檯的政治地位,其實就是劉弘找了個可反覆使用的背鍋俠。
至於為什麼剛‘認識’,就要把賈誼往死裡坑,就是劉弘另外一層考量了。
作為百年、甚至千年難出的曠世之才,此時的賈誼,還是有些太過於年輕了。
對於賈誼,劉弘地期望是非常高的——好好雕琢一番,賈誼的下限也起碼是兩個蕭何加一個張良!
但這樣一個人,在歷史上卻淪落到抑鬱而終的下場;漢室非但沒能因賈誼而得到昇華,反而因賈誼的不得志,逐漸演變出‘不夠老就不靠譜’的畸形人才觀。
而賈誼在歷史上淪落到那般天地的原因,濟南浮生的那句評論,或許就能給出答案。
——賈生之才,當國士之稱;然其剛愎自用,未諱至剛易折之禮···
說白了,就是賈誼才能有,還是大大的有;就是情商不高,根本不會跟人打交道。
這從歷史上,賈誼被文帝任命為博士之後,在朝堂引起的波瀾就足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