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廢為郡縣,那就只能再派個劉交的後代去做王;劉戊謀反自殺,劉戊的兒子們自然也躲不過一死。
父死子替不成,只能是‘兄終弟及’,甚至是再往上推:劉戊之父劉郢客無他子,只能從劉郢客的兄弟當中選。
劉交有七子,其長子,即首位楚王太子劉闢非,沒能熬過老爹劉交,早早死在了劉交之前。
老二劉郢客,便是劉戊老爹,且獨劉戊一子。
根據擊鼓傳花,立嫡立長的準則,繼承楚國宗祠的,自然應該是劉交第三個兒子:平陸侯劉禮。
可是,在劉交四子劉富上演了這麼一出‘大義滅親’之後,事情頓時就複雜了。
劉禮為劉交之子中,且是在世的元王子中年紀最長者;劉富又是新鮮出爐的‘賢者’···
立長,還是立賢?
這個問題在當時,已經是第二次擺在景帝劉啟面前了——太子劉榮年長,然其母不賢,該當如何?
無可奈何之下,景帝劉啟只能將此事扔給太后老孃,竇太后處置。
最終,竇後還是決定立長,以楚元王劉交三子劉禮繼承楚王之位。
劉禮繼位為楚王,在位三年而亡,是為楚文王。
而劉富也同樣在三年後去世,是為紅懿侯。
實際上,別說是景帝不知該當如何了,哪怕景帝拿定了主意,最後的詔命,也依舊要由太后來下。
再結合漢家以孝治國的方針,也可以這樣說:在諸侯王人選的決定之事上,太后具有一票否決權。
只不過大多數時候,太后為了不和皇帝兒子鬧彆扭,都會順從皇帝的心意。
即便對人選不滿,也會溫和的皇帝商議,當某一方說服另一方時,再下定論。
而現在,劉弘想要將坐擁九郡的齊國,削為僅一郡之地的‘新齊國’,自然也要跟太后張嫣溝通好。
尤其是在審食其剛在張嫣耳邊,說出那樣大逆不道的話的前提下,劉弘更要小心維護與張嫣之間的關係。
簡單來說:削齊國,劉弘是必須要乾的;但對張嫣,還是要溫言相勸,陳明利弊。
這不——劉弘把老孃的閨蜜都帶上了!
※※※※※※※※※※※※※※※※※※※※
御輦在宮門處停下,劉弘便同袁盎一同走下輦車,剛一抬頭,就見張嫣的親信宦官李信等候於宮門外。
看見劉弘,李信趕忙快步上前,稍一躬身:“太后聞陛下將至,特命老奴於此相侯···”
看著李信臉上毫不掩蓋的阿諛,劉弘心中惡趣味陡然泉湧。
在老孃收穫袁盎這個閨蜜後,李信在張嫣心中的地位。可謂是急轉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