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王劉遂反叛?不讓他做趙王了!
更有甚者,為了避免劉戊如歷史上那般成為楚王,劉弘還考慮過要不要回絕劉交的提議,駁回劉郢客成為王太子的請求,以另立楚國王儲。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件件歷史上發生過的事被劉弘阻止,而一件件未曾發生過的事悄然發生——尤其是悼惠王諸子反叛,讓劉弘的認知悄然轉變。
有些時候,歷史上發生的事,未必就是主人公想要做的,也未必能直接反應出主人公的性格。
就如劉恆,作為歷史上第一個影帝,在華夏曆史上更留下‘文景之治’這樣濃墨重彩的一筆。
但劉恆,真的一開始就想要做皇帝嗎?
只怕不是。
在代地風吹日曬,王宮中連幾床被子都拿不出的時候,劉恆肯定沒有想過,有朝一日要端坐未央,與陳平周勃爭權奪利。
同樣的道理:在被劉邦封為吳王之時,劉濞就已經打算有朝一日提兵北上,和劉邦的子孫搶奪天下嗎?
恐怕即便是文帝太子劉啟一棋盤砸死自己的愛子時,劉濞也並未因此,而出現‘起兵反叛’的想法。
歸根結底,劉恆之所以在歷史上成為漢太宗孝文皇帝,是因為天降大禮包,將劉恆逼到了皇位之上。
這,才有的劉恆智鬥陳平周勃,仁治江山社稷,成就一端佳話。
同樣,劉濞之所以在歷史上,成為吳楚之亂的發動者,是因為《許民弛山澤令》將礦山開採權交到了諸侯手上,而吳國又恰巧銅礦遍地,劉濞藉此積累下足以抗衡中央的財富。
所以,與其說英雄造時勢,倒不如說時勢造英雄——無論是文帝逆襲,還是劉濞謀逆,都是大勢使然。
就像民心盡失,天下群起而攻之的秦末,即便沒有陳勝吳廣,也會有張勝李廣登高一呼,王羽趙邦逐鹿天下。
歷史上未曾發生,卻因劉弘的到來而莫名爆發的齊悼惠王諸子之亂,就是最有力的證明。
想清楚這些,再回過頭看待眼前這些歷史上的‘故人’,劉弘便理智多了。
劉濞或許會發動吳楚之亂沒錯,但只要開礦權不開放,吳國依舊是遍地窮山溝,那劉濞就不會蠢到以卵擊石。
劉郢客的兒子劉戊是歷史上吳楚之亂中的楚王沒錯,但只要劉弘在劉交這一代就推恩諸子,那四分五裂的楚國,也同樣無以支撐劉戊起兵作亂,只能做個混吃等死的閒散諸侯。
至於劉遂···
“陛下,臣有一事不甚解。”
“若代王移封睢陽,那梁王劉太,當如何?”
說著,劉遂面上隱隱帶上了一絲急迫:“梁王乃陛下親弟,若貿奪其國,恐陛下遭天下非議,以言欺凌幼弟啊?”
聞言,劉弘並沒有表露出不愉,只淡然道:“代王移居睢陽,梁王,自是為趙王了。”
言罷,劉弘便帶著意味深長的淡笑,不著痕跡的打量著劉遂的表情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