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懷皇帝,是孝惠皇帝在登基之後,與宮中嬪妃所生。
孝懷皇帝出生之後不久,生母就抱病去世了。
當時的皇后張嫣一直沒能生下子嗣,呂太后心疼整日哀愁的皇后,就跟孝惠皇帝提議,將皇長子劉恭過繼到皇后膝下,孝惠皇帝答應了。
被過繼給孝惠皇后之後,孝懷皇帝以嫡長子的身份被立為太子,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就連大臣們入了宮,都會對襁褓中的太子再三叩拜,繞道而行。
孝惠皇帝二年,長安城開始修造,在四年建成一半,到五年末終於建成,諸侯在六年冬十月到長安朝會。
當時的丞相是平陽侯曹參,滕公夏侯嬰對沒能成為丞相一直耿耿於懷,又對孝惠皇帝不重用自己懷恨在心。
孝惠皇帝四年,身為太子的孝懷皇帝四歲,滕公夏侯嬰想要親近太子,卻被年僅四歲的孝懷皇帝當面羞辱,便與宦者令張澤、內史劉揭一起,在長安城散佈了關於‘太子非陛下子嗣’的謠言。孝惠皇帝得知,以滕公有功社稷而沒有治罪。
孝惠皇帝五年,匈奴來使,單于冒頓在國書中言辭粗魯,以十分不禮貌的語言羞辱了攝政的呂太后;孝惠皇帝因此震怒,決定集大兵出長城,與匈奴決戰。
朝中大臣中,舞陽侯樊噲極力支援出征,並請求領十萬兵士討伐匈奴;河東郡守季布則反對,認為樊噲是在大言不慚,是為了武勳將漢室推向更加困頓的境地。
在朝堂紛爭不休,孝惠皇帝不知該作何抉擇的時候,時為太子的孝懷皇帝站了出來,對孝惠皇帝道:以前,英明神武的高皇帝曾試圖與匈奴決戰,最終卻導致了白登之圍,這就證明我們漢家還沒有與匈奴決戰的實力;兒臣一向與舞陽侯親近,但這一次,兒臣並不支援舞陽侯。
聽聞太子的言論後,呂太后心中有些不高興,便將年僅五歲的孝懷皇帝叫到了身邊,問道:我作為皇帝的母親,太子的祖母,往日對太子愛護有加;如今匈奴單于如此羞辱我,太子難道就一點都不憤怒嗎?
孝懷皇帝回答道:身為子孫,我與父皇自然是為太后受到的屈辱而感到憤怒;但如今父皇還沒有加冠,朝中政務掌在太后手中,太后替高皇帝照看天下,不應該因為自己的喜怒,而決定是否起兵。
最終,呂太后同意了孝懷皇帝的說法,在對匈奴單于的回書中忍辱負重,以財物賄賂了單于,重修兩國盟好。
匈奴在之後果然沒有攻擊漢室,單于甚至派使者向太后道歉,表示自己有失大邦禮數,希望得到太后的諒解。使者離去後,太后高興對的左右人說:有太子,漢家就算後繼有人了。
七年秋八月戊寅日,孝惠皇帝駕崩,發喪。
在葬禮上,太后一直在哭,卻沒有眼淚。此時留侯張良的兒子張闢疆在宮內擔任侍中,看到這個狀況,就問丞相:太后只有陛下一個兒子,如今陛下駕崩,太后看上去卻一點都不哀痛,丞相知道原因嗎?丞相搖了搖頭,問張闢疆:這是為什麼呢?
張闢疆回答道:皇帝沒有年長的子嗣,所以太后是在擔心你們這些開國功臣啊!如果丞相上奏請求敕封呂祿、呂產為將領,掌握長安南、北兩軍,其餘呂氏族人都入宮做事,太后必然會安心,我們也就可以躲避災禍了。
丞相聽從了張闢疆的計謀,請求任命呂祿為中尉,呂產為衛尉。太后果然安心,哀痛的哭了出來。呂氏亂臣的權力,也從這時開始逐漸壯大。
九月辛丑日,將皇帝葬於安陵,下令大赦天下,太子繼位為皇帝,拜謁高廟。
十月年初的時候改元元年。因為皇帝年少的緣故,政令都出自呂太后。
呂太后臨朝稱制,呂氏子弟因呂祿、呂產等人身居高位感到嫉妒,就爭相向呂太后訴苦,太后心地善良,只能聽從,就將右丞相王陵叫到了身邊,問:如果將這些呂氏子弟封為王侯,會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