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劉弘如此昭然若揭的‘擾亂朝堂’,朝臣百官根本沒有合適的立場,去勸諫劉弘‘當三思矣’。
便是在這般壓抑的氛圍中,領銜百官前往北闕之下,等候劉弘出現的張蒼,悄然來到了當朝左相,審食其的身邊。
昨日劉弘高調回歸之後,除了周勃‘羞愧自盡’,皇黨一系,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擊。
——強撐著保下未央宮之後,衛尉蟲達再也支撐不住,病臥在榻。
據說,曲成侯世子連夜進入未央宮,祈求劉弘召遠在代北的秦牧回長安,撐起曲成侯家族的場面。
安國侯王陵,更是在作業晚間昏厥,徹底走向了生命的盡頭——宮中御醫上門診斷後,已是斷言:安國侯薨,便是五六日之內的事了。
皇黨一系即將失去兩位重臣,使得一個血淋淋的現實,擺在了漢室君臣面前:非但是周勃、陳平為首的敵對勢力將退出朝堂,張蒼所領銜的開國功侯皇黨勢力,也將逐漸進入更新換代的交替期。
王陵本就賦閒,且年事已高,便是亡故,對朝政也並不會有太大影響。
至於蟲達即將留下的衛尉之位,也早已被劉弘未雨綢繆,將親信秦牧任命為衛尉丞;不出意外的話,秦牧很可能會以外戚的身份,正式成為有漢以來,最年輕的九卿——二十餘歲!
丞相之位,原本就是左右相同立,即便陳平沒了,也有左相審食其頂上去,大不了就是將‘左’字去掉,正式成為丞相。
真正關鍵的位置,是內史!
光從此次齊悼惠王諸子叛亂,以及蕭關一代‘遇警’的事件中,就不難看出內史一職,在關鍵時刻所能發揮的作用——盡掌關中要道!
在如今陳、周敵對集團徹底宣告失敗的狀況下,劉揭的下場雖尚未有定論,但內史一職,必然不會再由劉揭肩負。
而內史,又是九卿之中最考驗能力,也最為重要的位置。
蓋因內史所屬,幾乎涵蓋關中軍、政、民、財等一切事物,併兼‘長安令’的職責!
用後世的話來說,漢室的內史,便可以理解為後世京城軍區司令、武裝部長、警廳廳長、京區高官、京都市長的總和。
諺曰:三生不幸,知縣附郭;三生作惡,附郭省城;惡貫滿盈,附郭京城。
光是治理雲集漢室一半以上勳臣貴族的長安城,就足以看出內史的政治手腕。
所以,漢家朝臣私底下流傳著一種說法:御史大夫必可為相;而內史者,當有三公之能!
也就是說,只要一位漢室官員,能在內史的位置上坐穩,不惹出什麼亂子,勉強齁得住場,就已經足夠肩負三公的重擔了!
如此光明的前途,即是機遇,也同樣是挑戰。
對於內史這塊試金石,雖然有志向的官僚都會嚮往,但也大都保持著足夠的冷靜。
——內史,幹得好就是三公有望,幹不好,那可就不是什麼好玩的事兒了!
作為替天子照看關中基本盤的內史,如果沒幹好,必然會在天子心中,留下十分負面的印象:內史都做成這樣,不堪大用啊?
而作為兼任‘長安令’的內史,要想將勳貴雲集的長安打理的井井有條,又免不得要與在京勳貴來往。
準確的說:要想治理好長安,就必然會得罪那些想胡作非為的徹侯勳貴!
得罪都得罪了,結果還惡了天子,又失去了朝堂的庇護;待罷官回家,必然會面臨那些徹侯勳貴的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