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正是嬴政生母,趙太后!
從這便能看出,監國丞相,究竟是怎樣的滔天權柄了——幾乎可以被稱之為有實無名的帝王!
要想結束監國丞相涉政的局面,只有兩種辦法:其一,待天子加冠成人,監國丞相自然就失去了涉政的法理基礎。
其二,便是如呂不韋那般,被牽連於謀逆那般滔天的罪名,最終落馬。
陳平的監國丞相生涯,實際上剛開始不到半年——呂后病逝,誅呂授首那一刻開始,陳平才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監國丞相。
在那之前,無論是陳平、王陵亦或是曹參,都無法對呂太后的命令有任何不滿;身為監國丞相的王陵,不過是就遍封諸王的事嗆了呂后幾句,就被明升暗降成了皇帝太傅。
蓋因為呂后,非但是開國皇帝劉邦的正妻,在劉邦圖謀天下的過程中,呂氏一族同樣出力頗多;呂太后本人,也對劉邦的事業起到了不少決定性的作用。
再加上孝惠皇帝劉盈駕崩後,實際上已經成為‘太皇太后’,具備毋庸置疑的廢立之權的呂雉,已經不再是監國丞相所能抗衡。
反觀現在,天子劉弘仍舊未加冠成人,長樂宮中也並非是‘太皇太后’這種沒人敢惹的老菩薩,而僅僅是年不過二十餘歲的太后張嫣而已。
這種情況下,身為高祖功臣,且肩負監國丞相之權的陳平,幾乎是全天下唯一一個,可以對太后的命令有質疑的人——說是太后,也不過是孝惠皇后而已;在高祖皇帝時,頂多不過是太子妃。
簡而言之,監國丞相,可以算是古華夏政治體系之中,唯一一個遊離於君臣上下秩序之外的職務;在皇帝未成人之前,其政治地位在皇帝之上,與太后近乎持平,僅次於太皇太后。
雖則在禮法秩序上,陳平仍舊需要以臣子之理拜會天子劉弘、太后張嫣,但在具體的行政操作之上,陳平幾乎沒有上稟的必要。
具體到現在,被太后指責為‘神智昏聵’的陳平,也完全不會因此而被真的關押於太醫屬衙——監國丞相政治地位與太后持平,就使得太后對陳平的職責,只能屬於‘意見分歧’。
雖說從禮法角度上,陳平作為臣子,還是應當儘量遵從太后的命令,但時至今日,這般局面之下,陳平也同樣沒有太大的必要,去遵從張嫣的命令了···
“代王大軍,今在何處?”
一聲沉悶的詢問聲,引得陳平身旁的武士趕忙一拱手:“昨日內史上報:代王大軍方過甘泉,然代王先鋒已至梨園左近···”
聞言,陳平微微點了點頭,旋即在武士的追隨之下,從長樂宮西宮門的側門走出,揹負雙手,注視著仍舊等候在外的朝臣百官。
“諸公且回府以待,邀貼片刻便至;今日晚間,老夫於府中設宴,以謝諸位今日之義舉。”
言罷,陳平拱手稍一拜,便在武士的陪同下走向自己的馬車。
——最多不過三日,代王就要抵達長安了!
在經歷過上一次‘遲則生變’的真實經歷之後,代王此番入京,必然會在第一時間入宮繼位,坐實自身的皇位法統!
代王繼位一事,幾乎是不可阻擋,無從更改。
既然代王登基的事已成定數,那張嫣的太后生涯,也就沒幾天日子了···
厽厼。——即便代王劉恆為高皇帝血脈,也無法解釋自己究竟是如何成為天子的!
蓋因為早在太祖高皇帝駕崩之時,漢室嫡脈就已經被確定:嫡長子劉盈,即孝惠皇帝一脈。
在此時皇帝父死子替,兄終弟及的傳承規則之下,作為孝惠皇帝胞弟,劉恆唯一能做出的解釋,便只有一個:孝惠皇帝無子,絕嗣;代王以孝惠昆季之身,尊兄終弟及的規則,繼承大統。
既如此,當今劉弘,便逃不過一個‘偽帝呂弘’的結局;孝惠諸子,只怕也會被殺死在深宮之中——最起碼,也是幽靜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