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絳侯。”
躬身一拜,劉揭便在陳平不耐的眼神示意下走到一旁,跪坐下來,等候著出口相勸的時機。
——從方才周勃的話語中,劉揭隱約有了猜測:陳平,只怕是沒有下定最後的決心!
但陳平隨後的話語,卻是大大出乎陳平所料。
“絳侯之所見,老夫未能視邪?”
煩躁的止住周勃喋喋不休的話頭,陳平負手上前,語氣中滿是焦慮:“絳侯既亦知此事之所重,何以不能明老夫之意?”
略有些責備的話語道出,才讓周勃稍稍冷靜下來,卻還是牢騷不斷:“丞相莫不過於謹慎了···”
陳平卻置若罔聞的走回窗邊,揹負在身後的雙手不規律的揉搓著,似是因什麼事感到煩躁。
看著陳平這般模樣,劉揭復又看看一旁人就發著牢騷的周勃,旋即暗自低下頭,同樣陷入沉思之中。
而陳平卻是眺望的北方,眉角不可抑制的緊緊皺起。
要說自己為何而煩躁,陳平心中也是瞭然:事情的結局,與計劃相差太大了···
在陳平原本的計劃之中,領兵北上,迎接代王入長安繼承大統的,是周勃!
結果可倒好,小皇帝一手御駕親征,將陳平為其量身定做的圈套頓時出現個大窟窿:蕭關!
若光是周勃沒能領軍出征,小皇帝派了別人領軍,蕭關方向成為小皇帝潛在的逃脫方向倒也罷了,小皇帝再如何,也斷不敢丟下長安乃至關中,隻身逃離中央,逃離長安城外的社稷,以及城內的高廟。
但御駕親征,就是的陳平計劃中的大包圍圈,失去蕭關這極為關鍵的一環,還讓小皇帝合情合理的‘逃’出了包圍圈中心。
到現在,小皇帝率領的大軍潰敗於蕭關之外,不知所蹤,代王大軍又挾大勝之勢向長安前進,這一切,都讓陳平感覺到一種‘事態不受掌控’而導致的煩躁。
在陳平的預想之中,代王是在周勃以及麾下大軍的‘護送’下前來長安,承繼宗廟,坐上小皇帝留下的皇位。
現在,雖然也是代王以皇位作為目標,自北而向長安走來,但計劃中應當‘隨行’的周勃,卻坐在陳平的書房中發著牢騷···
有沒有周勃攜大軍一路‘護送’,最後的結果會差十萬八千里!
若是事態按陳平的計劃發展,那被周勃‘護送’至長安,又被陳平扶上皇位的代王劉恆,絕對不可能有清楚陳平、周勃的能量——起碼陳平認為沒有!
但現在,代王憑藉自己的勝利,將小皇帝殺得丟盔卸甲,堂堂一介天子,居然到了下落不明的地步···
待等代王抵達長安,並最終坐上皇位,那陳平、周勃等人,又算是個什麼?
——皇位,那是人家自己一刀一槍殺出來的!
只怕到了那時,陳平周勃別說是扶保從龍之功了,還能不能維持如今的‘五朝老臣’‘開國功臣’的崇高身份,都得看新帝的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