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少帝成長計劃> 第0157章 為後世計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0157章 為後世計 (1 / 3)

作為一個數學家,以及一個成熟的政治家,張蒼從這份竹簡上看到,遠不止於此——不用劉弘多說什麼,張蒼就已經透過這卷竹簡,想到了許多可拓展的財務措施。

例如,在‘日、事、取、餘’四欄之外,再加一欄‘印’,規定每一個事件過後,當值官吏需要用印,表示對該次事件,以及府庫存錢餘額表示認同!

這樣一來,非但府庫少沒少錢,能透過這樣一份賬簿顯現出來,就連錢是在什麼時候少的,什麼人身上出的問題,都在賬簿紙上一覽無餘——為了保證自己不因賬目而被怪罪,官員用印之前,必然會仔細核對府庫存錢,以保證存錢的真實剩餘量,與賬本上‘餘’那一欄一致!

“此宦者令奉朕諭,於省中試行之賬簿,御史大夫以為如何?”

劉弘一聲輕語,將張蒼從驚喜中拉回現實,張蒼卻並沒有急於作答。

稍稍按捺內心中的激盪,張蒼便發現,其實劉弘所‘發明’的記賬方式,與此時本有的記賬方式並非全然不同,

此種新式記法中的‘日,事,取,餘’四部分,除了‘餘’這一項之外的三項,實際上在過去的記錄方式中也同樣存在。

只不過在過去,‘日,事,取’三項,被記錄成了一整句陳述句,並一條條冗積在一起罷了。

理性的分析二者的區別,劉弘所拿出的這種新式記賬方式,只不過是在原有的三項中加了一項‘餘’,並不再以陳述句的方式記錄,轉而以一種···

想到這裡,張蒼卻發現找不到一個合適的詞,來形容這一種記錄方式了。

“此記法,朕欲稱其曰:財圖。”

實際上,作為整個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三大文明中,以及唯一一個延續五千年的文明,華夏數學的發展程度,在很長一段歷史時間間隔內,都在全世界出於大幅領先地位。

無論是方程、正負、象限等數學基礎理論的提出與發現,亦或是圓周率、微積分、衰分等高等數學基礎,在華夏的提出時間,都普遍領先全世界至少一千年以上!

但是,自西方所用紀年之‘公元’開始,直到滿清覆滅,華夏不止科學技術發展接近停滯,就連數學,也沒有再取得太大的進步;十九世紀的華夏數學,與公元前三世紀的近乎完全相同!

造成這種‘發展停滯’的原因有很多:學術學派對數學的輕視、王朝週期律導致的反覆戰亂,以及民間文化普及度不高等等。

但要說最主要的原因,在劉弘看來,無疑是華夏數學界,缺少一種簡介清晰的數學記錄方式,或者體系。

就拿此時的漢初來說,無論是方程解析,算數運算,其過程都十分接近後世小學所教的初級基礎數學;但是,如果真讓後世的中小學生,去看九章算術裡某道題目的解析過程,那位學生絕對看不懂。

因為此時的運算過程,完全以漢字敘述的方式進行!

舉個例子,後世很典型的一道二元一次方程:x=y2,5x=3y,求x,y。

但凡上過學的人都知道,這道方程的解析過程:

x=y2,5x=5y10

∵5x=3y 5x=5y10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