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匈奴單于,匈奴史上幾乎可以稱之為開國者的攣鞮冒頓,已經只剩下不到五年的壽命了。
劉弘不知道在原本的歷史上,匈奴人有沒有在這個時間點派使者訪漢;但劉弘知道,兩年後,自知命不久矣的冒頓,為了保證兒子:攣鞮稽粥——即歷史上的老上單于能安穩上位,遂大舉進攻漢北邊牆。
這很好理解:政權交替之前,打擊一下隔壁的大傢伙,虛張聲勢,保證政權交替過程中,漢室沒有從遭受的打擊中緩過神來。
這一招,或許能嚇住歷史上的文帝劉恆;但對歷史軌跡瞭然於胸的劉弘而言,匈奴人此時的舉動,無異於此地無銀三百兩。
——冒頓,很有可能快不行了!
所以,劉弘必須做好兩手準備:要麼以公平的條約,換取雙方几年內的和平;要麼,開幹!
誠然,此時的漢室還處於經濟復甦期,貿然開戰,會嚴重影響原本已經開始恢復的經濟社會秩序;但是,冒頓死前這段時間,是劉弘打擊匈奴最好的機會!
——因為冒頓死後,其繼任者老上稽粥,絕對不會放任劉弘安心種田!
聽劉弘問起關於匈奴的事,令勉稍一拜,想都不想,徑直開口:“陛下,匈奴者,其民多以遊牧為生;春夏北徙,秋冬南遷。”
“若攻略邊牆,當於秋八月之後,牛馬積膘,水草豐足,吾漢子民亦已秋收,倉滿糧粟之時進掠,於冬十一月前退遁,往河西渡冬。”
聞言,劉弘稍稍點了點頭——令勉話裡的意思很清楚:如果匈奴人打算侵略漢室,基本不會在現在這個時間點。
“且勿論時節,若單論:胡虜已攻掠漢地,當如何?”
劉弘不能以‘匈奴人不太可能在此時侵略’為參照,就排除邊牆的安全隱患。
見劉弘如此提問,令勉也只好稍一沉思,便道:“若匈奴來,當分攻,掠兩者,酌情分論。”
“若是攻,當以右賢王部為帥,慕南各部族為從,以胡騎數萬,集兵攻打邊塞。”
“如此,陛下便須調兵遣將,遣關中兵援邊,以防胡虜肆虐;飛狐都尉部,亦當全員趕赴,奮守關牆。”
至於另一種情況,劉弘輕輕一抬手,示意令勉不必再說——另一種情況,無非就是匈奴安排在慕南,防備漢室的幾個部族派出幾百個強盜,蝗蟲過境般掃略一通,然後跑回草原。
劉弘只需要考慮令勉提到的第一種情況:當匈奴人以上萬人的規模,呈集團式、不以搶奪物資為目的,而是以攻陷關隘的戰略目的攻打邊關,會造成什麼局面。
從令勉的回答中,劉弘首先能得知的,就是邊關一旦有事,關中就要做好隨時派兵增援的準備;現在這種狀況下,能被派去支援邊地的,只可能是北軍。
這讓劉弘憂心忡忡——北軍趕赴邊地,無論是打好了,立下戰功,還是沒打好丟城失地,對劉弘而言都不是很能接受。
更別提在現在這個局面,陳平不排除會藉助匈奴人的力量,來絆倒劉弘的背景下了。
越想,劉弘便越發感覺不妙。
“著衛尉,中尉,及在京兩千石以上的將官,皆入宮。”
這件事,已經有些超出了劉弘地認知範圍;劉弘需要專業人士的意見,才能評估與匈奴人開戰可能引發的後果。
如果選擇開戰,有超過三成的機率會讓陳平等人從中受益,劉弘就只能忍著噁心,以錢物餵飽匈奴人的肚子,來避免此次政治鬥爭中,匈奴人不會插一腳。
拱手應下,遣幾個侍郎出宮傳召,令勉不由暗自思慮起來:陛下今天這些問題,難道是有心想要與匈奴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