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現在掀桌子,城外這五千多飛狐軍士卒,也根本不足以保證劉弘獲得勝利——安門之內,光是周勃準備的預備機動,就足有上萬之多!
且先不提這是一萬多剛經歷過一場大勝的驕兵悍將;哪怕只是一萬頭豬,向殺也是需要時間的。
如果劉弘不管不顧,此時立刻開戰,且先不提劉弘會第一個成為俘虜,周勃只要撐到明天天亮,關中各郡郡兵就將蜂擁而至,將整個長安城圍個水洩不通!
劉弘現在之所以能安坐於此,靠的不過是陳平周勃不敢明反罷了。
方才提起安陵杜氏,看上去是劉弘想將陳平牽連進去,但實際上,劉弘正是要利用陳平這個心理,讓陳平放棄安陵杜氏。
——長安城內,已經沒有多少糧食了···
即便是在劉弘放出少府之糧後,關中糧價也依舊沒有下降的趨勢,而是繼續走高,然後如人為剎車般,不偏不倚卡在四百五十錢的位置。
現在,劉弘幾乎可以確定,長安城的糧價波動,跟陳平脫不開干係!
若非如此,糧價絕對不可能停在‘區區’四百五十錢的位置——開國之初,糧價告到四千錢一石,不還是有人買?
在糧價普遍維持在八十錢的現在,商人們只會想:四千錢一石的糧,只要賣出去一石,剩下四十九石就是純賺!
而劉弘之所以如此斷定,是陳平在壓制糧價,則是因為:四百五十錢,原本糧價的五倍多,恰好就是農民吃不起,但小地主、自耕農階級勉勉強強能負擔的價位。
這樣說來,陳平的目的也很明顯了:在保證‘百姓’吃得起糧,餓不死人的情況下,對朝廷產生不滿!
至於那些,連四百五十錢一石的糧食都吃不起的泥腿子,在此時的掌權者眼裡根不屬於‘民’的範疇。
不過身為皇帝,劉弘卻不能繼續坐視糧價居高不下了。
華夏老百姓,自古以來都是最淳樸,最容易滿足的群體,同時,又是狡黠的、健忘的群體。
開少府糧倉,甚至是騷包的‘取宮內糧’,固然能為劉弘贏得一時的讚譽,但歸根結底,百姓最大的訴求,還是吃飽肚子。
——理想不能當飯吃,忠心也一樣!
在這個打雷閃電、日蝕地震,甚至有流星出現,都要皇帝出來向上倉告罪的時代,皇帝最大的責任,便是讓子民安居樂業。
通俗點說,就是吃飽穿暖。
而且作為後世人,劉弘實在是無法像陳平那般無情,冷酷將窮人開除出百姓行列。
——窮人就不給國家納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