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一聽,就會識相的留任,替皇帝把這個‘資歷尚淺’的繼任者培養好,以後再說退休的事。
如果皇帝也覺得,該官員確實到了退休的年紀,則會說:這人吶?朕還真是沒什麼印象。
這,就是初步准許該官員退休了。
該官員就會回去,將選定的繼任者帶在身邊,言傳身教幾個月甚至半年,甚至讓渡一些權力過去,試試水。
然後,第二次找上皇帝:臣替陛下試過了,這人能力真心不錯。
這時候,如果皇帝說:哦?有能力的話,那朕就用用看吧——這就是皇帝對人選不滿意了,該官員只能重新選擇一個繼任者,重複第一個環節。
如果說:哎呀,朕還是捨不得愛卿呀——這,才是皇帝認可了繼任者,允許了該官員退休,該官員客套兩句,就該退下了。
退下之後,該官員也不會馬上請辭,而是回去交接政務,讓渡權力,引薦人脈,確認繼任者一個人可以齁得住場了,才會第三次拜會皇帝:陛下三番慰留,臣感激涕零,但臣實在年紀大了,扛不住了呀~
到了這時,皇帝才會流兩滴眼淚,說兩句‘愛卿真乃忠臣也’之類的客套話,並批准該官員乞骸骨,告老還鄉。
這,就是封建時代,官員退休時的‘三請、三辭’。
起碼在歷史上的文帝破壞規則,別人一開口就‘行我知道了,你走吧’之前,官員退休的標準模板是這樣。
現在,陳平一副苦大冤深的模樣,把丞相印一拿,說是要乞骸骨?
這跟後世,女盆友張口閉口‘不買就分手’一個性質——這就是一句屁話!
劉弘一答應,陳平就該到處宣揚‘終究是一個人抗下所有’了。
再次深吸一口氣,將胸中鬱結一口吐出,劉弘站起身,收拾好面色,換上一副淡然的表情。
“丞相,言重了。”
說著,將陳平從地上扶起,嘆氣道:“此朕之過也···”
將陳平安撫回座位,劉弘便強忍著噁心,來到案几對側坐了下來。
這,便是劉弘從始至終,都不希望將茅盾搬到檯面上的原因。
——陳平的丞相位,是太祖高皇帝劉邦親點!
身為孫子,哪怕劉邦點了頭彘做丞相,劉弘都只能咬著牙,允許那頭彘老死在丞相位上;如若不然,漢家‘以孝治天下’的國策就將變為一紙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