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武俠修真>大明風雲錄之兵鋒殘劍> 第七十四章 隻身求援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十四章 隻身求援 (2 / 2)

元兵哪裡敢不從,紛紛將衣甲扔給了大奎。大奎對這些衣甲看都不看一眼,縱身回到岸上。收回自己的擔子,又拉了一匹馬出來,這才將自己的擔子安安穩穩的綁在馬身上。臨走時,大奎虎著臉道:“等我走遠了你們再追來。”

聽到大奎這句話,元兵紛紛大搖其頭。

大奎很滿意的笑道:“即然如此,我也不難為你們。回家去吧,不要再打仗了。想必你們家中也有父母等你們回家,何必明知不敵還要送死?”

大奎說著翻鞍上馬,整了整頭上的皮帽,這才策馬揚鞭向南而去。

這些元兵見到大奎遠去了,紛紛撲到衣服堆左近開始爭搶衣物。這天太冷了,只這片刻工夫,這些元兵的手腳已經塊僵硬了,若是在等片刻指定會被凍死凍傷。

大奎一路向南,所幸沒再遇到元兵攔截。大奎的擔子裡裝的是自己的官服印信,還有一些石頭。這些石頭來自於黃河邊,個個都是通體晶瑩渾圓光潔的鵝卵石,大的有拳頭般大,小的有拇指般小。

按說兒子張長風此刻應該會走會跑了,大奎從軍以來卻是經常想念孩子。此番擔子裡的石頭便是大奎帶給張長風的玩物,眼下雖是長風萬里冷寒交迫,大奎一路行來策馬揚鞭歸心似箭。

如此快馬疾馳行了半月,過了陽平關終於到了漢中地界。

夏商,天下分治九州,漢中屬梁州治。夏、商、周時期,褒河下游有一個較為強盛的部族——“褒國”。褒與周朝來往早,為其方國,並與之聯姻,自太姒至褒姒為世婚。“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就與褒人有關。

褒人雄踞於秦嶺以南,為南國領袖,主祀旱山(今巴山北麓之漢山)為神山,並設奠邑進行祭祀,周人稱“南國之祀”,為周南、南鄭。褒國遂為南鄭所替代(前11世紀至前8世紀)。

戰國時,秦、楚、蜀、巴相爭於南鄭。公元前312年,秦最終奪得楚漢中地,取地六百里,置漢中郡。南鄭縣以隸之。漢中因此而得名。

漢中人傑地靈,英才輩出。漢朝時出使西域的博望侯張騫,造紙的龍亭侯蔡倫,都是漢中人。當然這些也是大奎到了漢中以後才知道。因為路上有一座石碑,石碑上刻著漢中都出過哪些傑出人物及風土人情。

此地已屬大明疆域,經過陽平關時,守將見了大奎的腰牌,驚得語無倫次。連忙吩咐二百兵士護送大奎到了漢中,漢中郡太守聞詢連忙出迎十里。

大奎此刻軍務在身,哪裡還講究這許多俗套。見了漢中郡太守便開口問道:“你們這裡有什麼好吃的?”

太守一愣,忙答道:“回張大人的話,本地的麵皮及菜豆腐當屬美味。”

大奎點點頭道:“我須在貴縣沐浴更衣,再吃頓飽飯。”說著一拍坐騎的脖頸續道:“這匹馬走了遠路已不堪跋涉,勞煩太守大人幫我尋匹好馬來。”

太守一一答應,回身吩咐屬下照辦。大奎再不搭話,策馬揚鞭將眾人丟在了腦後。

大奎牽著馬進了縣城,尋人問了哪裡有飯館。路人向著大街遠處一指道:“諾,前行到街口便有一家。”大奎連聲道謝,這才牽了馬匹向長街遠處行去。

騎馬走了半個多月,大奎早想下馬走走了,反正時辰還早,所幸逛逛街市也好。漢中郡雖為郡縣,但人口逾十萬,若論人口可比大城。大奎行了一段,果然見到一家飯館,見了飯館的名字,大奎不僅想笑。這家飯館竟叫做‘白吃麵’。

將馬匹在飯館門前的樹上拴好,大奎拍打了幾下身上的塵土,這才舉步進了飯館。

此刻正值午時,飯館內已是人聲鼎沸。原來今日正趕上漢中集市,十里八鄉的百姓都來城裡湊熱鬧。兵荒馬亂之年,能見到如此太平的光景實屬稀罕。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