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武俠修真>大明風雲錄之兵鋒殘劍> 第三十六章 除貪務盡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十六章 除貪務盡 (2 / 2)

胡深並無子嗣.唯一的侄兒便是胡猛.胡猛隨其叔父當年一同經歷了兵戈烽煙.時至今日做到了留守司指揮使.按說其人應該是個忠義果敢的漢子.豈料其與朋黨為‘奸’貪贓枉法.淪落今日之境地卻也是自作孽不可活.

大奎深知胡猛的底細.其不光是戰功彪炳更是王親.胡猛的親姐姐便是當今吳王的寵妃.此番兵部前來要人.想必是驚動了吳王后宮.

大奎此時卻不再為難.當下冷聲道:“胡猛身陷重罪.現已招供在押.你切回覆兵部韓大人.就說張某恕難從命.”大奎說到這裡轉身回了衙‘門’.

那員外郎碰了一鼻子灰.當即站在衙‘門’外跳著腳的嚷道:“你便是不給韓大人面子.也要知道胡大人的身後是誰.你此等作為就不怕他日的報應.”

大奎站住身形冷聲道:“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說罷不再理會‘門’外的那個員外郎.徑直進了衙‘門’大堂.

大奎說的這句;“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卻是與湯和閒聊時.湯和說及劉基劉伯溫的時候提到過.話說劉伯溫清廉自守從不居功自傲.其經常以這句話自勉.大奎喜愛這句話的言辭壯美.故此記在心裡從不忘記.

隸屬於刑部衙‘門’的甲兵在眾校尉的率領下奔赴應天各處.又是一天的抄家徹查.總計起獲髒銀六十八萬兩.細軟珍玩不計其數.

大奎據實上呈奏表.吳王只批覆了四個字‘酌情辦理’.

大奎心中很明白.吳王不會明裡批覆的.但大奎此時卻正好藉此機會向江南各地下手.若是當先在應天開了殺戒.那麼江南各地百官怕是要聞風而逃.到了那時.可算得上是一副‘亂’攤子.再想收拾怕是難比登天.

刑部‘侍’郎劉宗巨請示是否可以遠赴各行省.大奎沒有猶豫便下了命令.

公元1367年六月初.應天刑部受吳王諭出動衙差及甲兵一千餘名奔赴江南各地.大奎令其與各地暗探聯絡.只數月間便緝捕人犯八千四百餘人.尚有少數幾人潛逃.卻在追捕的過程中死於兵禍.

下派的衙差及校尉皆是官升三級.以吳王欽差的身份行使緝捕職責.截止到十月除去潛逃被殺的犯官.餘者盡皆拿獲.包括湖廣行省的參政王福.大奎本以為吳王當初不過是一時氣話.豈料吳王隨之一道王命發往各行省:‘嚴查餘黨.絕不姑息’.此王命一出.各州府縣又是一片翻天覆地的‘波’折.

截止年底.江南各處共查獲貪官.元探及其黨羽已至三萬餘人.吳王又是一道王命發出:“奉天承運.為惜民命.犯官吏貪贓滿六十兩者.一律處死.決不寬貸”吳王雖是發了王命.卻不是發往江南各地.而是發往了刑部衙‘門’.前來傳達王命的通事宦官曾對大奎面授機宜.須以刑部的名義釋出通文密令.

大奎知道這是吳王的意思.當刑部主簿擬好了通文密令之後便來找大奎蓋官印.大奎知道這個印蓋下去.便是三萬多人頭落地.但吳王密旨卻不得不從.大奎一咬牙將官印蓋在了通文之上.

(朱元璋出身貧苦.從小飽受元朝貪官汙吏的敲詐勒索.他的父母及長兄就是死於殘酷剝削和瘟疫.自己被‘逼’迫從小出家當和尚.所以.在他參加起義隊伍後就發誓:一旦自己當上皇帝.先殺盡天下貪官.後來他登基皇位不食言.果然在全國掀起轟轟烈烈的“反貪官”運動.矛頭直指中央到地方的各級貪官汙吏.他的辦法很特別:首先.朱元璋對貪汙六十兩銀子以上的官員格殺勿論.當他發現御史宇文桂身藏十餘封拉關係拍馬屁‘私’託求進的信件後.立即派人對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府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從上到下貪汙腐敗現象極其嚴重.他龍顏大怒.立即詔令天下:“奉天承運.為惜民命.犯官吏貪贓滿六十兩者.一律處死.決不寬貸.”並稱:從地方縣、府到中央六部和中書省.只要是貪汙.不管涉及到誰.決不心慈手軟.一查到底.其次.朱元璋敢於從自己身邊“高幹”開刀.明初的中書省下屬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由於大量留用元朝的舊官吏.以及一些造反起家的功臣.他們有恃無恐貪贓枉法.朱元璋大膽對這些官員進行懲處.此為史料記載.絕非豐郎杜撰.不管做官怎麼貪汙.千萬別遇到朱元璋這樣的皇帝)

應天府雖是京城.卻也不免一場浩劫.大奎奉吳王命.將刑部大牢在押的人犯一一從審.經再次被他們‘咬出’同黨三百餘人.由此六部官員大部分皆已裁撤.所起獲的髒銀係數充公.僅應天刑部大牢在押犯人已經超過了一千名.

經此一事.不光應天.便是整個江南都可謂官位空缺嚴重.有的府縣的官衙裡甚至只剩下主簿一人.說來也是.在大堂上負責抄錄的主簿何人會行賄.

但許多州府卻真的連主簿都沒剩下.但凡有人打官司必是上下打點.這裡自然不能少了主簿.如今官位空缺.但一時之間卻無人填補.往常的富豪世家子弟腦袋削尖了也要‘弄’個官做.為什麼.因為升官便是意味著發財.可如今非但不能發財.卻是要命啊~..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