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好夢頻驚> 後記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後記 (2 / 2)

對此作者有三點要說。一,為什麼男主角就一定要是完全偉光正的形象呢。生而為人,本身就是集優缺點、善惡面等兩面性於一身的矛盾體。見到優秀的人,難免心猿意馬,我想這是人之常情。心之所想、意之所往,與身之所動,行之所為是兩碼事。誰能說自己一輩子只對一個人動過心呢?

二,人物的行為與邏輯、情節是緊密聯絡的。沈雲在情節上,是一個虛擬的人,而曾驚鴻卻是一個真實的人。那麼在邏輯上,當你喜歡一個虛擬的人,又該怎麼辦呢?你的心想著那個人,可是你的人還在現實裡呀。既活在現實,就須重視現實的規則。

三,作者筆下的沈雲和莫晴雨兩個角色,其實是一種象徵。代表的是主角曾驚鴻的一種狀態:對夢想心嚮往之,卻也放不下現實的羈絆。一直在夢想與現實的處境中煎熬掙扎、彷徨徘徊。從這個角度來說,大多數人都有曾驚鴻的影子。

所以,我只是把曾驚鴻當普通人來寫,不是把他當作聖人來寫。我寫他堅持理想的優點,也寫他具有優柔寡斷的普通人性格的缺點。作者認為這樣的人,才是更貼近於普通人形象的人。

象徵主義的手法,必須要讀者在閱讀中敏銳地領悟到了,才能使它在情節上被賦予了特殊的含義。繼而由這含義,來牽引讀著思考整個小說的思想主旨。

如果沈雲代表虛幻的而又得不到的夢想,一直吸引著主角;莫晴雨代表真實可感卻又令人放不下的現實,卻一直被忽略。從這個角度看去,似乎那些表現曾驚鴻“渣”品質的情節,就有了特別的意義。他不是在兩個女人之間搖擺不定,而是在現實和夢想之間難以取捨。莫晴雨向他告白時,他捨不得自己的夢想;沈雲要帶他在夢裡徜徉時,他又老放不下現實。我想,大多數有夢想的人,幾乎都要經歷這樣一段艱難掙扎的青蔥歲月。一如那句歌詞裡唱的,理想總是誘惑著年輕的朋友,同時也只有理想在支撐著那些麻木的血肉。

所以結局“夢魘的輪迴”也就有了意義。不是曾驚鴻救回夢魘中的沈雲,而是他要救回自己的夢想,救回自己已經快要沉淪的心。作者希望他真正地達到中庸,即能與自己的現實和解,又能堅持自己的初心。當我們做不了英雄的時候,總也該腳踏大地,再來仰望星空吧。

何況,現實和夢想就算是統一對立的,那也是相互依賴,相互融合的矛盾體呀。當夢與現實交織,誰又能分清哪個是夢,哪個是現實呢。

恐怕寫到最後,作者自己也分不清了。也許,一直上趕著追求曾驚鴻的莫晴雨才是一個夢,那次山洞前偶遇的沈雲才是現實裡的呢。

至於整個故事的動因是什麼,可能作者自己也不知道。比如,你要寫一個“穿越時空的愛戀”這樣的故事,那麼故事能夠形成的契機就是“穿越”,因為發生了穿越,所以才能發生穿越時空的愛戀。

也就是故事到底的樣子是怎麼樣運轉的,由什麼因得什麼果的問題。

是“前生今世論”,是“夢與現實交織論”,還是“書裡的情節滲透進了現實”論?應該說當初開始構思它時的初心是什麼,本人現在已經想不起來了。但到了後面,作者覺得也沒那麼重要了,我只是借一個軀殼表達一個思想,思想能夠表達出來,而軀殼到底有幾個分身,其中哪一個才是真的,已經不太被在意了。

因為已經把它寫成了這個樣子,所以還是讓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地看吧。作者希望寫出可以從多角度解讀和開放式的結尾供大家根據自己的喜好去理解。

或許,簡單一點,就如故事裡描述的那樣,它就是一個簡單的交錯時空下發生的通夢,從而引發的男女主人公的邂逅。

或許再複雜一點,前半部分表現出來的是男主的夢境,後半部分隱喻它就是平凡而懷揣“作家夢”的莫晴雨寫得一本名叫《好夢頻驚》的小說的內容呢。

又或許,這些都不是。這既不是什麼嚴苛的現實,也不是什麼荒誕奇幻的夢,只不過是一個在生活中普通而又平凡的Loser,在一次無意的碰撞時偶得的人生三大錯覺之一的“她可能喜歡我”的既視感下,展開的一次漫長而無聊的意淫呢。

畢竟……哼,男人嘛!

你懂的。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