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當時就覺得就算是旱能旱到哪兒去,地裡面還真會顆粒無收?不會的!這一定是下面的大臣們為了誇張,為了達到養寇自重而故意說的。”
“太祖高皇帝得知了朕的想法,覺得朕不能體諒百姓的難處還不由得和晉惠帝想到了一起,太祖高皇帝覺得這是奇恥大辱,是朱家是大明的奇恥大辱!”
“朕還記得當時太祖高皇帝的原話,你不是說百姓何不食肉糜嗎?那你就親自帶著聖旨,親自帶著朝廷的賑災銀賑災糧,你去河南看一看,看看百姓們何不食肉糜?”
“朕去了,朕第一次親眼看到什麼叫做赤地千里,什麼叫做百姓民不聊生、易子而食,什麼叫做餓殍滿地!什麼叫做老天爺不給人留活路!”
“路兩旁到處都是餓死的百姓!還有被活活撐死的百姓!”
朱棣一邊說著一邊踱著步,眼睛從在場的每一個大臣的臉上掠過。
“這些百姓們是怎麼撐死的呢?是太長時間沒吃東西,突然得到了糧食,一時控制不住把自己活活撐死的?不是!他們是在地裡面找的觀音土,這種土有鹽的味道,可吃下去不會讓人覺得飽,那些百姓們為了保他們就拼了命的吃土,拼了命的吃土…”
“最後把自己的腸子撐破,把自己活活的撐死!老百姓易子而食,為什麼易子而食?因為捨不得吃自己的孩子,孩子們都小,他們是扛不住餓的,他們一般都會比大人先走,孩子們死了之後就會和鄰居交換孩子吃了。”
“當時朕看到這一幕幕的時候,真想狠狠的抽自己幾個巴掌,何不食肉糜這句話簡直是天大的諷刺!”
“當時也和現在的情況一樣,那一年河南旱災連帶著周圍的收成也不好,國庫的稅收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朝廷裡面實在是沒有多餘的糧食能撥出來了,可就在這時,朕突然發現了,有一個地方,有一群人有糧食。”
“元人,王保保的舊部!太祖高皇帝說王保保是世間奇男子,這句話說的真對,王保保說他存下的這些糧食會是他們部落未來救命的稻草!”
“當時朕的手裡面有朝廷波的賑災銀知道有買糧食的地方,朕二話沒說,立馬派人去草原上聯絡王保保的舊部,希望他們能拿出糧食來,無論多少銀子都買!”
“別說是當時的文武群臣,就是徐達大將軍,他都不同意!可最後朕還是換了,朕知道,這銀子落到元人的手裡,他們會買鐵會打造上好的兵器盔甲來掠我邊境!”
“可朕知道我大明是與百姓共天下,我大明的百姓絕對不是別朝的賤民,只要朝廷還有一口氣,還有一把子力氣,還有一條路能救百姓於水火,朝廷都必須救!”
“結果朕花光了手裡所有的賑災銀,從元人那買回了糧食還是些糙米,但就是這些糙米救了河南半省人口的性命!”
“你們沒見過,朕見過,你們沒見過,老二十見過!朕當年為了百姓都能向敵人做交易,為什麼老二是用自己封地的糧食就得被人一直唸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