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們好奇地看去,很快便有人認出了歐·亨利。
因為他當下就住在紐約,接受過不少採訪。
歐·亨利臉紅,
也不知道是因為羞恥,還是因為飲酒,
他說道:“那是我的寫作風格。你們是哪所學校的學生?”
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
“哥倫比亞大學。”
語氣帶著傲然。
顯然,他們為自己的母校感到光榮。
歐·亨利擺擺手,說:“你們不懂創作,才會說出那種話。我不怪你們。”
學生們聽了,面面相覷。
終於有人忍不住道:“先生,我們雖然不是學文學的,但並不意味著不具備鑑賞能力。若論短篇,你比之愛倫·坡如何?比之契訶夫如何?比之莫泊桑如何?”
“嘖……”
陸時咋舌。
旁邊的古德曼不解道:“陸爵士,怎麼了?”
陸時說:“那幫學生舉的例子,都不是一般人。坡是現代通俗兩大派系——偵探和恐怖的開山祖師;至於莫泊桑和契科夫,還要我說嘛?”
古德曼好奇,
“比你還厲害?”
陸時:“……”
直接被對方的話給幹沉默了。
無聲的回答也是回答,
古德曼尷尬地看向窗外,低聲道:“今天怎麼這麼熱呢~”
在現代有個說法:
歐·亨利、契訶夫、莫泊桑是世界三大短篇巨匠。
但這個說法在美國都幾乎無人提及,
所以很有可能是其他國家杜撰的。
退一步講,即使單論美國文學,歐·亨利的地位也應該不及馬克·吐溫才是。
馬克·吐溫是美國文學的開山鼻祖,將英語文學分成了審美和氣質迥異的英國文學和美國文學,
他對美國文學的貢獻類似於魯……陸時對白話文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