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複修辭,指的是用兩個相同意思的前置狀語和後置狀語從句來修飾一個賓語,
其本質是一種冗餘。
陸時道:“還記得你們和英國學者爭論語言精確度的問題嗎?”
龐加萊點頭,
“那必然是記得的。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沒有最精確的語言、但是可以有最精確的表達。”
陸時順著解釋:“而冗餘便是最簡單粗暴的增加精確度的方法。同時,冗餘還能增加代入感,營造恐怖氛圍。就比如這個雕像,實物擺在你面前,你不一定覺得神秘、不可知,但寫成文字就不一樣了。”
龐加萊感慨,
“這就是文字的魅力所在。”
按理說,越是冗餘,越是精確,
而精確是會扼殺想象的。
這就像奇幻,
在紙面上,人們可以有無限的想象空間,
可一旦變成舞臺劇,想象力頓時便會被牢牢地限制住,框在一個固定的籠子裡。
這也是很多金庸迷吐槽電視劇的原因。
而陸時的冗餘,效果截然相反。
龐加萊好奇,
“這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陸時問:“什麼?”
龐加萊指了指那段描寫雕像的文字,念道:
“
‘它們與雕像的材質及所表達的主題一樣,都屬於某些極為生僻而且與我們所知的人類截然不同的東西;讓人恐懼地聯想起某些古老而不潔的生命迴圈——而在那個迴圈裡,我們的世界、我們的觀念完全沒有容身之所……’
”
念著念著,竟有些不寒而慄。
明明只是個雕像啊喂!
陸時笑,
“這其實是一種詭計式的寫作技巧,在刻意引導讀者胡思亂想。”
說著,他環視房間,
“我可以用最平常的東西來舉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