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是小報,《鏡報》可以很輕易地蜷成紙筒,露出頭版的文章,《最偉大的20名英國人》,以及女王威儀的畫像。
偶爾,有啜泣聲傳來,
循聲望去,便能看到小女孩在捂著臉壓抑著哭聲,
她的父母俯身在她耳邊安慰。
陸時嘆了口氣,將車窗簾拉上,問道:“爵士,冷溪衛隊不用護送女王的靈柩嗎?”
史蒂芬森搖搖頭,
“遵照陛下的遺囑,護送靈柩的工作交給了皇家海軍儀仗隊。”
陸時驚訝,
“海軍?”
史蒂芬森解釋:“女王的意思是,在她的治下,皇家海軍開疆拓土,攻必克、戰必勝,將大英抬到了現在的國際地位,應該享此榮譽。”
這說法倒也解釋得通,卻過於官方了,
陸時不由得聯想到之前第一海務大臣兼海軍參謀長雷納託·埃爾文爵士和首相塞西爾的爭端,總覺得事情遠沒那麼簡單。
不過,這事也輪不到陸時操心,
他一轉話題,
“我們去哪兒?”
史蒂芬森回答道:“阿爾伯特紀念教堂。”
阿爾伯特紀念教堂於1863年竣工,是阿爾伯特親王安息的地方,
維多利亞女王將與他合葬。
皇家靈柩將從教堂移入,抬上地板上的一個開口,再透過機械升降機進入下方走廊,然後經由走廊被帶入地下墓穴,完成葬禮。
當然,像陸時這種外人肯定是無法目睹全程的。
一路無話,馬車來到紀念教堂,
莊嚴肅穆的氣氛撲面而來。
草坪上,一眾上議院的議員已經在等待觀禮了,能看到沃德豪斯、丘吉爾的身影。
陸時走上前,想與他們打聲招呼,
結果,史蒂芬森叫住他,
“陸教授,再上。上臺階。”
陸時:???
迷惑地抬起頭,發現通往教堂的臺階之上由威爾士親王打頭,站著的幾乎都是皇室成員,
只有首相塞西爾等幾個位高權重的外人。
陸時問:“我要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