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珀想了想,說:“你這麼說好像也對。我聽說你在倫敦政經客座,一向是鼓勵學生們大膽質疑你自己的文章的,他們越質疑,你越興奮,這似乎是你的風格?”
這話說的,簡直像是把陸時當成一個受虐狂。
陸時微微尷尬,
“那個……咳咳……那個其實是校監蕭先生的觀點。”
庫珀疑惑,
蕭先生的觀點和陸時的觀點有什麼不同?
百思不得其解。
陸時更加尷尬了,岔開話題:“對了,我來這裡找你的主要目的是想問《蘇格蘭人報》的銷量。看樣子,今天賣的非常好啊?”
一說起這個,庫珀的注意力果然被吸引了,一臉興奮地說道:“沒錯!我……唔……”
說著,似乎有些磕巴。
陸時不解,
“怎麼了你?”
庫珀竟然猛地起身,對陸時鞠躬,說道:“對不起!”
陸時一陣無語,
為什麼“轟動你私密馬賽”會傳染?
他趕緊說道:“我能取得現在的成績,你和斯科特先生幫了不少忙,所以不用‘對不起’,有什麼話就直說好了。”
庫珀嘆氣,
“其實,是我保守了。今天的《蘇格蘭人報》只發了兩萬份。”
陸時歪著頭想了想,問道:“之前,《蘇格蘭人報》在倫敦地區不是一直髮兩萬……啊……我懂了。”
從發行的角度講,成名作者的作品印發量是要層層遞進的,
就比如福爾摩斯系列,
拋開沒有引發什麼風浪的《血字的研究》,道爾自《四簽名》開始成名,
隨後,《海濱雜誌》的每一次發行都會適當加印,多則三五千、少則一兩千,只要做好宣發,就沒有賣不出去的道理,
這種良性迴圈,也是福爾摩斯能逐漸擴大影響力的原因。
同樣地,陸時因為《無人生還》出名,那麼《蘇格蘭人報》就應該為《霍位元人》加印,
這樣才符合出版業和報業的規律。
庫珀低聲道:“當時初讀《霍位元人》的時候,我就覺得那是一部偉大的,會引領幻想風尚。但是,真到了要印刷的時候……唉……對不起。”
從懸疑類到奇幻冒險,之間的跨度實在是太大了,
也難怪庫珀會犯嘀咕,擔心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