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津劍橋的畢業生眼裡,倫敦政經畢業的好歹算是半個人,至於其它學校的畢業生,可能連人都不是。
尼科利奇說:“好歹吉姆當上首相了,已經算登堂入室了。如果真的像外界瘋傳的那樣,《是!首相》的編劇出身白廳,那絕對不可能給吉姆安排這麼低的出身。”
什麼叫“這麼低的出身”?
聽了這話,所羅門更生氣了。
但生氣有什麼用?
事實如此。
尼科利奇笑著說道:“很多人已經能把《無人生還》的Lu、在《曼徹斯特衛報》和《每日電訊報》上發社評的Lu、《是!首相》的編劇Lu聯絡在一起了,也許過不多久,陸教授會真正地走向臺前。”
小說和社評再怎麼出圈,也比不了戲劇,
這是傳播效率決定的。
就像現代的很多網文,資料再高,也只是小圈子裡的事,可一旦影視化,瞬間就不一樣了。
尼科利奇說:“等到觀眾知道編劇Lu就是倫敦政經的陸教授,他們自然會知道陸教授在《是!首相》裡反覆調侃吉姆學歷的良苦用心。”
所羅門鬱悶嘆氣,
“罷了,我也寫不進去了,而且在這兒被倫敦大學聯盟的其他學生盯著,總感覺我們好像做錯了什麼似的。走吧。”
兩人一起離開圖書館。
結果,剛出門,就聽到一個倫敦政經的學生高談闊論:
“
《曼徹斯特衛報》的讀者是自以為應該治理國家的人;
《泰晤士報》的讀者是真的在治理國家的人;
《每日電訊報》的讀者覺得我們正被別國治理著;
……
”
又是首相體。
尼科利奇和所羅門相視而笑,
《是!首相》確實是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