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是蕭伯納罵漢姆生。
再之後就開始變得魔幻起來了,
威廉·巴特勒·葉芝開麥怒噴蕭伯納,
遠在法國的羅曼·羅蘭急公好義,站出來幫忙罵葉芝,
葉芝立即回罵。
這些人,漢姆生是挪威人,蕭伯納是愛爾蘭人,葉芝是愛爾蘭人,羅蘭是法國人,
單從地域看,可以說:
整個歐西北都打成一鍋粥啦!
半路還殺出個不到二十歲的小夥子,名叫斯蒂芬·茨威格,
茨威格初生牛犢不怕虎,把老前輩都挨個吐槽了一遍,
說蕭伯納的漸進主義是“安全的叛逆”、說羅曼·羅蘭“用音樂寫小說”、說葉芝的象徵主義和玄學詩是“典型的封建欲孽”、說泰戈爾“翻譯水平極差”。
於是,所有人又調轉槍頭,怒噴茨威格偷襲老同志。
就三四天的功夫,各路文豪你方唱罷我登場,簡直就像掀起了一場文化運動。
……
艦隊街,
《曼徹斯特衛報》辦事處,主編室。
啪——
陸時放下報紙,努力憋著笑,
沒想到茨威格年輕的時候也這麼剽悍,罵起人來都不論戶的。
蕭伯納沒好氣地說:“我賭這個茨威格是法國人。”
陸時詫異,
“啊?你為什麼會這麼想?”
蕭伯納點了點報紙,
“你看他是怎麼說羅蘭先生的,‘用音樂寫小說’,這怎麼看都不像是批評嘛~”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