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元旦,oppo的釋出會就定在這天舉行,但是一般情況下新品的釋出都不會在這個時候,而是在每年的七八月份。炎熱的氣溫可以讓手機的溫度達到一個你不能忍受的地步。買個新手機會涼快一點,而大冬天的手機基本上不會發熱。
如果冬季釋出新手機的話,手機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要經過兩個夏季,而如果這個時溫度很高的話,別人對你的產品質量會有疑慮,而夏季釋出只需要經過一個夏季,到第二個夏季的時候一般都會準備換手機了。畢竟想讓一個手機用三年使用者,那是少數。
如果一個手機真的用三四年,手機公司也會很鬱悶。就像當年的“白幟燈協會”一樣。白熾燈當時出來的時候1500個小時,2000個小時,那都是常態。可這樣不是個事啊,壽命太長了,影響大家的收入。歐司朗、飛利浦,以及通用電氣在一起合計,將白熾燈的壽命降低到一千個小時。這個組織控制白熾燈的銷售和生產長達15年,直到二戰前夕,才宣告結束。這個“白熾燈協會”就是太陽神卡特爾聯盟。這個組織雖然宣告結束,但是從那以後白熾燈的壽命永遠的固定在一千個小時了。實際上一個白熾燈可以達到多長的壽命呢?答案是:超過一百年。
這次oppo的釋出會聲勢空前的浩大。國內幾家一線電視臺,網路媒體,報社。都被邀請來參加這個釋出會。釋出會的現場佈置得非常華麗。這可比魔星公司之前的釋出會要牛氣多了。
歐珀公司的發言上去以後侃侃而談。說的什麼呢,當然是oppo的一貫優點,照相。主要是自拍,在上面反覆說明強調的是什麼呢,說白了就是一個意思。你長得醜不要緊,不會p圖不要緊。不會化妝也不要緊。這一切都交給我們,我們會給你解決。有了oppo手機以後,你可以放心大膽的在你的朋友圈裡炫耀你的自拍照。雖然認識你的人都知道你長得啥樣。可是架不住你的朋友圈裡不認識的人多啊。
現在這個年代就沒見幾個女人在自己的朋友圈裡曬男朋友曬老公,都特麼曬自己去了。可是會p圖的女人有幾個,真沒幾個。所以他成就了美圖秀秀,以及各種手機p圖軟體,為的是什麼,還不是把自己p好看一點。所以這就是oppo成功的秘訣,你那些亂七八糟的p圖軟體,手機上面都不用安裝嗎?交給我們解決。你以為用oppo都是女人嗎?那麼你就錯了。
很多人看手機時候的第一選擇是這個手機好不好看。價錢差不多的時候,我肯定選擇外觀好看的手機。一個企業如果成功,那麼一定有它的必然性,這點oppo也成功了。在這個資訊發達的年代,oppo只在網上出現了什麼訊息,馬上會被批得體無完膚。原因無他,在某些噴子的眼裡,國產機就活該賣低價。稍微賺了點合理的利潤,就成了滔天大罪。可是手機市場九成的利潤都被蘋果三星拿去了,他們卻視而不見。
就像當今的國產彩電一樣,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中國國產品牌終於把日系品牌全部給幹倒了。而當時作二流品牌的三星,LG,依然有很多國人捧他們的臭腳。當然,他們在螢幕生產領域確實是領先那麼一點點。可是他們的網路功能和使用者的互動性和國產機相比遠遠不如。十年後,他們的任何優勢都將不復存在,特別是他們的螢幕領域。
臺上的發言人繼續說著他們照相,接下來就是閃充,這個描述不需要太過詳細,因為之前幾代都是有這個的。再接下來就是說他們的音質,新款機全部標配了獨立HIFI晶片,當然這個領域是他們擅長的。
接下來就談到他們全新的作業系統,當然也提到了魔星公司。他們把魔星更是需要語音操控的某些功能直接用觸控完成,不得不說這也是一個亮點,接下來就是肉戲來了。這也是本次釋出會最重要的,也是以往oppo在新品釋出會中最讓發言人難為情的。也是讓oppo手機在網上被噴得最厲害的一點。那就是CPU的效能永遠都不是旗艦級。
其實這個真不能怪oppo公司。他們是一個傳統企業,有自己的工廠,工廠生產線一旦啟動就不能隨意停機。他們是先把商品生產出來才去賣產品。不是像錘子小米這種連自己的工廠都沒有全部靠代工。他們叫以銷定產產,即先有市場後建工廠。所以產量是他們要考慮的首要問題。生產一款產量沒多少,同樣利潤也沒多少的產品,正常的企業幹不出這種事。
其實說到底。還是中國的企業沒有核心技術。做手機的晶片和螢幕一直受制於人。做汽車的最先進的發動機沒中國人什麼事,不光硬體,軟體也是如此,世界軟體一百強,中國只有東軟集團一家入圍。排名第80位,營業額只有5.08億美元。而魔星公司提供的人工智慧企業解決方案。所創造的收益。已經超過這個數字。
國內對軟體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太弱。軟體行業一直進行重複性、模仿性、山寨性的惡性競爭。
一方面,立法和環境沒有鼓勵和保護軟體從業人員去做這種底層演算法、提高產品“智力”的工作;另一方面,國內的客戶還沒深刻理解這種“智慧型”產品和“體力型”產品的根本差異。
客戶會羅列出一項一項很細化的功能,作為評分依據,引導廠家在細節上死摳再死摳;再一方面,前面兩個因素,由反過來造成了那些願意去做演算法、去加強產品“智力”的廠商,比願意加強“體力”的廠商更死得早。
同樣的同類產品競爭,在國內,一般都是一個好的產品出來,於是立馬冒出來N個和這個產品功能、介面類似甚至完全一樣的產品;於是,這個先出來的產品陷入無止境地細化功能,細化介面的迴圈中去;一個後進入的廠商,很容易就可以把先進入的廠商打死或者一擁而上擠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