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兩人便坐在一張椅子上,吳漳提出問題,舒翰解答問題,一直到晚上傅爾藍來敲門,兩人這才意識到,一天的時間便就這麼過去了,這是舒翰這幾個月以來,過的最為輕鬆的一段時間了。
在吃飯的時候,吳漳不停的對傅爾藍說道著書中的故事,以及自己的見解,至於舒翰給他的解釋,他則很是有分寸的沒有多說,這也是舒翰跟他說的,自己的很多話外面的人並不知道,有些知識,這個時代的人也無法理解,因此舒翰跟吳漳說,自己告訴他的很多事,千萬不要說出去,包括你的母親。
對此,吳漳顯然是一個信守承諾的人,雖然他也很疑惑,為什麼父親不讓他把這些知識告訴別人,但在吳漳的心目中,舒翰並不會害自己,他對於舒翰,有著極大的依賴,因此吳漳便也沒有說。
幾個人和樂融融的吃完了一頓飯,舒翰自然是不可能休息的,告訴別傅爾藍之後,舒翰便繼續開始工作,又十五天過去,彭三河那裡終於傳來了好訊息,在經過二十五天時間的艱難旅途之後,彭三河的廣場,終於建造出了第一條燧發槍生產線,並且開始正式生產。
而其他的配套也都已經跟上,子彈,零件的生產,都已經開始布上正軌,為了完成這一點,整個黑鐵城的所有人們,都在日夜不停的工作和努力,畢竟單單有圖紙是不行的,那圖紙上也僅僅只是零件的樣式而已,如何製造出來,這其中依舊有著無數的難關需要攻克,同時製造出一把槍,和設計一條生產線,也是不一樣的。
就像現代,很多材料在實驗室裡面都可以生產,但設計成生產線就是不行,因為成本和關鍵技術並不是簡單的等比放大而已,是需要大量的除錯和是錯的,為了達成這一點,整個黑鐵城所有工程方面的專家和學生都被呼叫過來,以專門解決這一問題,可見黑鐵城為了這一把槍,確實是付出了全力。
而因此得到的收穫,便是一條可以讓工人們生產槍支的生產線,根據彭三河的描述,這條生產線,可以在五天之內達到一天生產二十支槍的速度,等到工人們能夠熟練操作之後,則能夠達到每天生產三十五支槍左右的速度,相比起從前的那種火槍來說,生產速度幾乎提升的四倍到六倍左右。
這樣的生產速度,讓劉三毅和舒翰都非常的滿意,同時這種槍相比起從前所生產的槍支,其威力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在一百米範圍內,只要經過一定的訓練便可以擊中敵人,在六十米範圍內,擊中要害部位便可以致死,這對於以前那種二十米內可以進行瞄準,射擊命中全靠信仰的槍支來說,已經是完全不同的一個待遇了。
同時裝彈速度也快得多,以前裝彈需要裝填火藥,然後再把彈丸安裝進去,但如今的子彈經過新的設計,則是完全採取不同的結構,在子彈的前面是圓錐形的彈丸,在子彈的後方則是安裝火藥用的彈體,從而只要把一顆子彈塞進去,便可以進行射擊。
當然,這種子彈,因為製作難度過大,同時製作一枚子彈所需要動用的黃銅數量過多,所以最終生產的時候,產量不可能太大,只有舒翰和劉三毅的精銳部隊才可以裝備,其他的槍支主要還是依舊使用火藥和子彈分離的彈藥,但即便如此,因為後發裝置的設計,因此在裝填的時候不用再像以前一樣,從槍口填充火藥和子彈,而是從後方進行填充就可以了。
原本射擊一槍就需要一分多鐘,還不如弓箭來的快,但現在士兵們只要經過訓練,二十五秒到三十秒之間射擊一次都沒什麼問題,如果是子彈與火藥融合在一起的彈藥,則完全可以做到五秒鐘一發子彈的地步,可以說這是十分長遠的進展。
同時為了保證槍支在沒有彈藥的前提之下,還能夠與敵人進行作戰,彭三河還專門槍支的前段設計了刺刀,原本長槍的長度就已經經過了家常,大約有一米二左右,加上三十厘米的刺刀,一把火槍就達到了一米五左右的長度,已經完全可以當一把短槍來進行使用,即便是近身格鬥,也能夠充分發揮其戰鬥力了。
生產線的誕生表明黑鐵城徹底掌握了這一槍支的生產技術,這讓眾人都非常的興奮,而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之下,彭三河和其餘幾家兵工廠紛紛加大馬力進行轉型,從原先的冷兵器生產轉移到熱兵器的生產,同時在這段時間裡,大炮的生產也依舊再繼續,可以說黑鐵城在剛剛經歷過兩場戰爭之後,已經徹底從戰爭之中學會了經驗,之前的兩次戰爭,也建立了一系列的組織,幫助首領們可以把力量集中起來,因此此時雖然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軍工生產上,但整個社會的大體運轉並沒有太多的問題。
甚至到了逼不得已的時候,楊王狄還把撫養院中的孩子們放出來,讓他們擔任一些比較輕的工作,比如材料的運輸,零件的安裝等等,以此來解決人力不足的問題,而礦區那邊則是把剩下的野人全部填充進去,以保證鐵礦石可以不間斷的供應,不會出現沒有材料可以生產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