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235

而此時則沒有給他們足夠失望的時間,劉三毅一回來之後,便與所有世家共同召開會議,宣佈將建立野羽城的訊息,同時將抽調三千人建立野羽城,同時在野羽城周圍建立三十個村落,劃撥七千人,進入其中,總計約一萬人左右,整個搬遷計劃大約花費十五天的時間完成,以確保不會耽誤農時,從狂歡結束之後就開始。

對於這一項計劃,黑鐵城的很多老百姓們都是相當支援的,隨著黑鐵城人口的逐漸增加,古老的城市早已經不堪重負,生活在黑鐵城內城之中的人民自然是享受著現代社會的餘蔭,但外城的老百姓們卻在痛苦之中煎熬,這些土地並不會比其他地方好一點,相反,他們有著各種各樣的問題。

比如說土質汙染,數百年的使用,無數的人畜糞便以及化學產品浸潤著這片土地,導致這片土地的地下河水都已經出現鹵化的現象,這裡的人們想要河水就不得不從十幾裡地外的地方運水來,雖然後面修建了一條運水渠,但每天所能夠運送的水量也遠遠達不到整個城市所需的數量,所以單單是用水方面就有很大的問題。

另外一點就是居住擁擠,整個外城的面積雖然比起內城來說要大很多,但面積也只有二十平方公里左右,而這麼點面積之中卻擁擠著六萬多人,雖然相比起那些現代貧民窟來說要好得多,但這裡也有著大量的正常建築,減去這些土地的用地之外,很多人的居住面積是不到三十平方米的。

在這種前提下,有許多的家庭不得不一家四口人居住在一個四十平米的房子中,非常的擁擠,同時也不衛生,這些人自然想要進行搬遷,但整個黑鐵城除了這一作城市之外,其他地方都是農村或者是工作區,沒有地方可以搬,如今要新建一座新的城市,這自然是他們所渴望的。

報名的人非常多,至於農民的報名數量就相對要少得多了,這其中的原因也很簡單,農民在黑鐵城的地位非常低下,往往與奴隸屬於同一行列,且要承擔非常沉重的賦稅,所以農民的日子是過的十分辛苦的。

而且農民就算搬遷到野羽城周圍去,也還是農民,身份地位並沒有多少的變化,既然如此,為什麼不在黑鐵城周圍種地,而要去野羽城呢?農民們總是眷戀鄉土的,小農經濟的思維讓他們不願意長途跋涉,前往幾十公里外的遠方。

面對這種情況,劉三毅也不可能強迫,只能夠把大量的野人當做農奴來對待,把他們送到野羽城去種地,但舒翰提出了反對的意見,這些野人大多數都只知道打獵和捕捉動物來滿足自己對於能量的補充,種地根本就不懂,而這裡的土地都是荒地,想要種植首先就需要開荒,如果沒有老農來幫助,這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到時候耽誤了農期,又該怎麼辦?舒翰的這一點非常有道理,種地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他不僅僅需要人力和耗費體力,更重要的是種地還有許多的講究,燒荒要怎麼進行,插秧的時候怎麼排列,彼此之間空格多少,引水渠之間的修建要怎麼做,這倒是非常有講究的事情,同時還有堆肥,人畜的排洩物不能夠直接放進田地裡,這樣是種不好食物的,必須要進行堆肥這一步,而這裡的肥料該堆肥到什麼程度,才能夠完美的法會他的功效,這都是需要老農長期經驗的累積才能夠做好的。

而這些東西舒翰不懂,其他的人也都不懂,所以舒翰認為,必須要招募一些老農來,他給劉三毅提出一些建議,認為可以適當提高農民們來到這裡的好處,比如給予他們五年到十年的免稅,或者是減稅的政策,同時給他們的土地可以多一點,普通野人給二十畝地,這些農民可以給三十畝地,反正整個盆地之中土地多得是,完全可以滿足七千農民的需要。

另外一方面則是從自己的軍隊裡想辦法,舒翰的軍隊之中也有不少是以農民的身份參軍的,如今成為軍人之後,自然也不願意再去當農民,舒翰便讓成立了一個農業開發辦公室,由他們來擔任官員,從而督導那些野人們進行正確的開荒,雖然都是種地,但這一下子從種地的變成了督導種地的,算是一個官了,且這個職位代代世襲,這無疑是一件好事。

所以他們都報名的挺踴躍,最後舒翰選了五個人成立了農業開發辦公室,至於未來會不會增設人員,那是以後的事情了,而這五個人也都擁有著十分豐富的農業經驗,當然最關鍵的是他們都在戰爭中建立了赫赫功勳,每一個人都斬殺超過兩名以上的野人,且因為在戰爭的過程中,傷害到了要害部位,因此以後也很難再參戰了,為了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舒翰便給了他們這一份工作,讓他們的後半輩子,不至於窮困潦倒。

舒翰最看不得的就是老兵們生活上的貧困,前世他看過蘇聯的紀錄片,講述那些關於二戰時期的老兵們,在國家解體之後,因為政治體制的崩潰,從而導致養老金也好,英雄的福利政策也好,全部斷裂,這些老英雄們只能夠拿著自己在國家戰爭時期拿的獎章去擺地攤,賣獎章來過活的時候,舒翰的心裡就很不是滋味,這些老兵為了人民和國家,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和代價,老來卻得到這樣一個結局,這是舒翰所不能夠接受的。

到了這個時代,想這樣的英雄遲暮就更多了,而舒翰不希望自己的軍隊發生這樣的事情,所以城市草創期間,大部分的職位,舒翰都儘量安排給那些無法承擔軍事任務的老兵,如果識字的就擔任文職工作,如果文化水平不高的,就擔任一些體力工作,總之就是不能夠讓他們去當乞丐,去飲酒爛醉,最後在一個夜晚倒在大街上,舒翰不願意看到這樣的一幕。

而他的做法,也徹底將這一支軍隊打上了舒翰的烙印,人心都是肉長的,大家在這個世道里生存,自然知道這個世界到底有多麼的殘酷,士兵很多時候只是炮灰,是一種消耗品而已,死如同野草一般,根本無人在乎,而舒翰的做法,無疑是震撼了他們的心靈,為舒翰效忠,替舒翰拼命,這種口號式的發言是無法深入人心的,而舒翰的這一手,確實讓整支軍隊的面貌都發生了變化,他們已經開始從效忠於金錢和名利,轉而變成了效忠舒翰這個人,這是一種巨大的進步,起碼對於舒翰來說,就是如此。孰書網

軍隊的信仰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古往今來,軍隊也是在這個過程中發展的,最原始的軍隊就是效忠於名利的,只要誰給他們的錢多,誰能夠讓他們出名,他們就效忠於誰,這種軍隊的組織度最低,只要你給不出錢了,他們也就解散了。

下一種便是效忠於個人的,這種軍隊的組織度相對就比較高了,只要那個指揮官不死,他們的軍隊就始終能夠捲土重來,在下一種則是保家衛國的信念了,這種軍隊就不再是效忠一個人,而是效忠與一個國家,或者是一個種族,他們的凝聚力就要更強,而最高的便是終於一種信仰,能夠達到這種級別的,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而舒翰無疑做到了第二步,將一群散兵遊勇變成了忠於自己的武裝部隊,這無疑是巨大的邁進,起碼在自己的軍隊中,舒翰已經樹立起了跟劉三毅同樣的威望,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而此時,舒翰則率領軍隊開始對整個盆地的內部進行評估,整個盆地的內部很大,保守估計有兩三百平方公里的土地,新建一作三千人口的小城市綽綽有餘,但關鍵的是,城市的地址應該安排在哪裡這是一件很關鍵的事情,當初打仗的時候,為了抵近偵察,所以距離外出的那一個口子非常近,而如今,既然要靠近商道,那麼城市的位置自然要有變化了。

同時人口的增加,居住面積的改變,對於水資源的利用也變得更加重要,盆地周圍有許多的高山,這些高山之上便有許多的水泉和天然的水資源,要方便利用他們進行引流,這些也是需要考慮的地方,最後舒翰將野羽城的位置鎖定在整個盆地的中央偏西南的方向,作為自己的城市建設起點。

這裡附近便有一條河流湧過,可以很好的為城市提供用水,同時也可以隔絕其他地方的一些勢力,更為關鍵的是,黑鐵城已經決定,大部分的農民都是野人,那麼這就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野羽城只有三千人是黑鐵城人,而剩下的都是野人,野人的人口數量過大,無疑會讓野羽城出現危機,擁有一條護城河來保護,這對於舒翰來說,顯然在心理上可以更加安然一些,也可以更加有底氣的去和野人們進行商談。

同時這一處地方距離商道也比較近,如果商道出現問題,只需要十五分鐘的時間,野羽城的騎兵就可以率先趕到商道的周圍,可以說是一處絕佳的選址城建地點,所以還沒等劉三毅安排的移民大軍來,舒翰便先開始建設起野羽城來,第一件事,不是修房子,也不是建什麼行政大廳,而是搭建高高的土臺。

舒翰雖然沒學過建築學,但也知道一個基本的知識,那就是在這樣的盆地之中,最危險的事情就是兩個,一個是泥石流,另外一個就是洪水爆發,在這麼小小的方寸之地,都足以讓野羽城死無葬身之地,因此,舒翰需要做的事情主要有兩個,為了防止洪水爆發,就必須要搭建土臺,也就是把城市從地平線上墊高几米的空間,從而保證在洪水爆發的時候,野羽城的城市不會被衝到。

這一點至關重要,他起碼可以保證大部分的洪水不會對城市本身造成傷害,同時在洪水爆發的時候,也可以收容外面的農民進來,這樣便可以保證城市整體的安全,另外一件事便是保證城市之中的房屋,大部分不能夠用當地的木頭來作為建築材料,而必須要用石料。

因為盆地周圍幾乎全部都是山,在這種地形之下,如果過度砍伐森林,一場暴雨下來就很有可能觸發泥石流,這對於野羽城來說,更是致命的打擊,所以必須要嚴格保證當地水土流失的情況,這也是為什麼選擇在河流邊建立城市的原因。

透過河流便可以建造船隻,然後利用這些船隻去遠方採集木頭和石頭,同時也可以運送磚塊的原材料來進行燒製,一條河流來保證運輸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另外一點就是修建引水渠和修建人工水庫來預存水量,這些都是最為基礎的工程,是要保證城市用水的問題,同時還要保證城市不會被水淹的問題。

可以說舒翰讀這兩點是十分重視的,所以劉三毅派來的移民隊,一到這,便立刻開始進行城市的建設,是馬不停蹄連休息都沒有,而野人被派過來之後,則負責修建水庫,引水渠和挖溝渠之類的工作,整個盆地之中,赫然之間變成了一個工地。

甚至連舒翰都親自下場幹活,林必達也跟著,他們兩個野羽城的最高統帥都如此,其他人自然是紛紛隨從,整個野羽城從上到下,都沉浸在勞動的快樂之中,歷經一個多月的時間,總算是把土臺搭建完畢,同時周圍的河流也進行了合理的規劃,農田大致規劃出超過一千畝左右,同時在山上也修建出了一段的引水渠,整個城市終於開始有城市的樣子了。

到這個時候,舒翰終於開始安排起房屋建築的修建,在此之前,從軍隊到市民,包括農民,全部都是住在帳篷裡面的,而現在,他們將親手搭建他們的房子,這無疑是激動人心的時刻。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