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一封秦王就可以看出,這些都是那些銅城的狗官來彈劾周陽的。
秦王怎麼可能不知道,只是秦王已經不打算管理了,銅城之地秦王本身就打算放棄,因為實在邊遠。
而且跟蜀地接壤,蜀地能夠勾到的更多,秦王怎麼管理。
基本上秦王都沒有時間管理那邊緣的地界,在秦王這邊需要的是顧全大局,是整個秦國,區區一個銅城與蜀地,秦王說實在的根本就無心理會。
秦王所要面對的是更強大的周武王朝還有魏國,在加上那北莽,簡直忙得不可開交。
再加上他自己本上就十分的重視自己的外孫周陽,他怎麼可能責罵周陽,怎麼可能就直接讓周陽離開。
而且周陽已經做到了一半,在加上書信的來訪,難不成他要自己的外孫周陽白乾?
秦王的思想可以說是轉動了轉動,一百八十度大轉變,從一開始的搓搓周陽的銳氣,變成了相信周陽。
既然周陽沉穩的說了三年,那自己就會給他三年的時間。
也就是因為這三年的緣故,秦王才一百八十度大轉變的,對於周陽一開始的一年來說,太不切實際。
這實在就是不成熟的表現,這樣的表現秦王難不成會相信周陽能在短暫的時間內收復蜀地嗎?
即使自己也相信周陽的能力,但是一年就是一年,秦王不是小孩,也不能當小孩一般欺騙。
一切都得從實際出發,而周陽來到幾個月之後又回書信給自己,當時秦王直接就能相信了周陽。
所以他選擇自己變成周陽的後盾,讓周陽放心去做。
所以他當時給的回信是:
周陽的意志,便是我的意志,在銅城所有人不得忤逆周陽……
短短几句,直接就斷了這些本來就在銅城的官員的後路,這般的說法,霸氣而又簡單,更加明瞭。
他們壓根就難以駁回,甚至他們就不可能駁回,事實如此。
就算是他們駁回的信件,秦王也沒在看,他們一直不能得到回信,那麼他們也知道了結果。
可是他們仍舊敢在周陽肆意妄為的做,做了就做了,念在他們不知道的份上,可是他們千算萬算都不知道周陽能從屬地安然無恙的回到銅城。
此時的劉大人也跟著眸光閃爍,看著他們的樣子,劉大人的心中也同樣動容。
因為他們本身是同僚,他們也有眼神不斷朝著劉大人這邊轉過來。
他們的親人劉大人都見過,他們的孩子,劉大人甚至都曾親手抱過,也稱呼這可愛。
可是現在的劉大人能做什麼呢?他什麼也不能做。
因為這一切都是他們自己惹出來的禍端,跟他劉大人一點事情也沒有,若是他劉大人執意幫助他們,那也只會惹得一身髒,然後被周陽懲戒。
此時的他愣了愣心中只憋出這麼一句話來。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