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陽目光在張大人的身上不久便從新移回到戶部身上。
“好!既然如此,你最好就不要漏出馬腳,若是被本宮看到了,本宮那你試問!”
周陽喝了一聲說道:“滾回去吧!”
戶部拱手低頭道:“謝過鎮守大人!”
戶部低頭,沒有人能注意到他臉上的表情,戶部的表情古怪,沒人知道他心中想些什麼。
周陽淡漠的又看了他們一眼,又對趙武陽吩咐道:“趙大人,你給本宮把這個人押進地牢,三天之後遊街示眾,然後問斬!”
周陽又掃描著群臣問道:“你們還有沒有想要造反的?”
造反?誰敢造反?!周陽這個問題好像本來就是個笑話。
嘲笑著那十人的愚蠢,但也警醒著這些官員,周陽本來的意思是:若是你們其中還有人想要造他的反,那麼他還有手段直接對付你們。
事實上,周陽人心把握的很準確,許多人都一樣,家人都是他們的軟肋,自己死不怕,但是就怕別人對付家人。
這也就成為了江湖上的一句:禍不及家人。
這是道義,但也恰巧是他們的那不攻自破的軟肋,這也是君王把握人心的手段。
株連九族,帝王怎麼會在乎道義,因為他們擁有足夠的權利,他們本身就是道義。
若是有人反了他們,那麼他們便違背了道義,違背了君王的意志,那麼便是死亡的時候。
強大的碾壓之下,人們不得不低頭。
回到正軌,罵了歸罵,震懾歸震懾,可週陽還是得推動自己的改革。
樹立威信很簡單,在他上一世,這種改革最成功、最快的案例他始終銘記在心中。
那便是戰國時期的商鞅變法,那個戰亂時期的人們跟現在銅城時期的人們差不多,那些人都跟銅城百姓一樣不相信政府,只是一方是因為戰爭摧殘,一邊是因為心寒而已。
其實都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只要對他們有利,或者說只要做的事情是對他們有利的,真真假假已經不是非常的重要了。
“你們都隨本宮出去,事情不能推遲,而且咱們也讓那些百姓好好看清楚你們的臉!”周陽一揮衣袖,便吩咐趙武陽讓那些官兵把這位暈倒過去的官員帶到地牢。
而另一半,那李員外按照他們串聯的一氣,來到了那發放地契的地方。
“官爺,你看我都來到這裡了,那不是明明寫的很清楚的嘛?我來這裡領地,你們就得給我不是嗎?”李員外攤開雙手,耐心的解釋。
“再說了,人無信不立,我都來到這裡了你們不給我地是怎麼回事啊!我要見你們長官!”
李員外越說越氣,身上無一不在展示那種自信的威嚴。
這種自信往往也只有那些官兵們所稱為的大人身上才有,因為他們的思想禁錮,所以看到這些人高氣傲,他們身上的威嚴便會少掉一分。
可是他們對於那些百姓卻能夠直起腰桿,因為他們身為官兵,是官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