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不被趙軍擊破,東胡地區紛紛尊林胡單于為單于王,甘願受其驅馳。
此刻,林胡部落的大帳裡,單于顏面色微寒,神色怒張。
只見面前的一個勇士道:“單于王,滕氏部落的使者已經回來了,少單于當日便和滕氏部落的人一起返回林胡,誰知路途中被李牧發現,滕氏部落的人和我林胡的人盡數被李牧活捉,如今,少單于已被囚於雁門關中。”
單于顏聞之大怒,怒吼道:“少單于被擒,你可查明真假?”
“得知此事後,我便派人前去喝罵,從趙軍言辭之中,可以確定,少單于確實被抓到了雁門關,滕氏遠在河套,也不可能和雁門關串通,此事想必屬實無疑。”
單于顏氣得將面前的戰鼓都掀倒在地,他就這麼一個兒子,如果被趙軍殺了,那部落必定會為了爭奪單于之位而大亂。
到時,不需要趙軍,光是樓煩便可乘機網羅大小部落,他林胡便有大麻煩。
“阿古,給我發動單于王令,集結各部落出兵,攻打雁門關,勢必救出少單于,擒拿李牧以報此仇!”
當李牧得知東胡部落紛紛出兵,看樣子便是衝著雁門關而來。
大帳之中,眾將紛紛開始討論對策。
李牧獨坐其中,問道:“東胡進犯,我軍該如何應對啊?”
“將帥,東胡此舉可以肯定,是因林胡汗被抓而起,所以此次攻關,東胡定然全力以赴,我軍雖有雄關,但也不可小覷,應拒守不出,以逸待勞。”
另外一個將領笑道:“將帥,東胡人此次傭兵不下十萬,若是久攻不下,必會消磨軍心,我軍大可在其兵臨關下之際,兩軍對陣期間,斬其少單于於城下,到時,東胡軍心便會殆盡,再突發奇兵,衝殺東胡聯軍,其必定被我軍大破。”
此人之言和李牧所想極為接近,李牧數年來,頂著朝中各方的壓力,堅持不出,便是要一擊定勝負。
隨後,李牧微微點首,道:“東胡來攻,不可大意輕敵,不到萬不得已,不可隨意出關,若是打草驚蛇,本帥多年佈局便是一場空談,但若是真是時機已到,本帥便會直擊東胡老巢。”
李牧的計策,在坐的都清楚,要麼不打,要麼就一舉將東胡盡數消滅。
實際上,幾年後,李牧便將東胡十幾萬兵馬殺盡,此前他的一切所作所為,都是為了讓東胡人麻痺大意。
……
三日後,此時臨近趙王大壽也不足七日。
因為廉頗和魏使的一系列原因,在加上趙豹的政見!
趙王決定不去赴約了,他對趙豹的主張很滿意,廉頗剛走幾日,便委任了趙豹為代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