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有誰對宋秋的出手最不感到吃驚,那這個人就一定是李慶,一個擁有淵博超凡學識的人同時擁有一身凌駕超凡力量,這在李慶看來本就是極為合理的事情,況且,之前宋秋的提醒,多少也讓李慶心中產生了一些猜想。
若是沒有見過四階之上的風景,又怎麼能說出那句話,怎麼能知道那就是凡俗不可染指的領域呢?
只是宋秋所屬的序列,倒真是全然出乎意料,李慶本以為他會是學士或者四象使這兩條序列之一,這不關乎什麼理性分析,純粹是從主觀感受出發所做的臆測。
殺伐氣最重,江湖氣也最重的刀劍客本是排在後位的選項,但在見識了宋秋的出手之後,李慶心中對這一條序列已是生出了一些憧憬,至今為止見識過的兩位刀劍客,一位是試煉境中的蕭成,一位是眼前的老宋,都給他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這一條序列,單論殺伐,在六條序列中怕是可稱第一。
“每一條序列有其獨到之處,已知的五條序列是,你所處的,未知的那一條,也是。”
似是洞察了李慶心中的想法,宋秋轉過頭,說:“而且,我傳你劍法,也不是不行。”
李慶微微一怔,還沒想清楚這句話裡到底有何深意,就聽宋秋又開口,卻是話鋒一轉,問了一個乍一聽似毫不相干的問題:
“古代神靈,依你之見,這個古字,該作何解?或者說的更通俗些,古代神靈中的這個‘古代’,該追溯到什麼時候?”
神靈與信仰總是密不可分,而信仰,則是自古流傳至今。
李慶眉頭微皺,試煉境中的經歷,讓他能夠輕鬆地給出答案:“在商王朝時期,就已經有神靈的教義在傳播了,大概在商王朝中期,依據文化的不同,不同地域所信仰的神靈就已經出現了較大的差異,最鼎盛時,在商王朝版圖所及的地域,一共活躍著二百七十餘位神靈,”
“祭月聖尊,或許就是其中的一位。”
因為年代的差異,對同一位神靈冠以不同的稱呼是很有可能的事情,尤其是商王朝的疆域如此廣袤,又經歷了南北分裂這等大事。
宋秋眼中閃過一抹異色,自己這個學生的見識倒是比他想象中要廣上許多,他點點頭,對李慶的回答表示肯定的同時,又丟擲了另一個問題:
“那你有沒有想過,那時候的神靈,力量從何而來?”
商王朝時期,方尖碑尚未出世,自然也就沒有源質與超凡者一說,那神靈的力量,又是如何獲得凌駕世俗之上的力量,使得民心皈依??
簡單的一句話,聽在李慶耳中卻是振聾發聵,讓他頭皮瞬間炸開。
第一座方尖碑出世是在新曆第一年,在這之前,神靈的存在,該作何解釋?
這本是一眼即明的簡單時間邏輯,在試煉境中,在得知天都二十四正神之事時,在鬥敗妙目聖尊木雕像時,他就該反應過來的。
但事實,卻是恰恰相反!!
在李慶所經歷的試煉境中,彷彿有一股無形的力量,讓他認為這一切都是合理的,讓他下意識地忽略了這本該是顯而易見的邏輯謬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