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導,麻煩伱了,還得辛苦你過來一趟。”徐嘉說道。
按理說以張藝某的地位,其實根本不需要再觀摩別人的作品,只要堅持自己的創作理念就足夠了。
有的是投資人和公司願意大把撒錢的,當然前提是張藝某親自操刀的作品,但凡摻雜點其他元素就容易崩盤。
也就徐嘉面子大,給人定了一個拍攝的型別限制,還專門給人找過來看例片。
這在旁人看來,對於張國師來說簡直就是侮辱。
但張藝某本人倒是無所謂,甚至還覺得徐嘉的舉動符合自己的心意。
他一直在求新求變,身為早就功成名就的影壇大前輩,若只是為名為利的話,他有無數的辦法。
可凡是他執導的電影,先不說成績如何,至少型別是一直在變化,技法也是有更新。
從這點上,國師的名號就實至名歸。
起碼人家哪怕身為華夏導演第一人,還願意學習和尋求改變。
不像是一些導演前輩,固步自封,越活越倒退。
技法上沒有進步,思想上倒是越來越封建。
“呵呵,麻煩算不上,我還要感謝你,願意把讓我參與到觀影當中。”
張藝某笑了笑,壓根沒往心裡去,這種未上映的大製作想都不用想必定是嘉行的絕密專案,自己作為一個外人能進入到看片會當中,已經是對方難得的信任。
說實話,對於這個被徐嘉視為華夏電影工業化開山之作的電影,他也十分感興趣。
畢竟迄今為止,眾所周知他的弱項就在於大製作方面。
如之前的《流浪地球》,在他看來就是自己很難拍出來的作品,本以為這是華夏電影的巔峰了,關鍵是郭凡導演的能力不可複製,沒想到嘉行又準備拿出來另一個王炸,聽他的意思這種型別片還是屬於可以跟風的。
如果投資上億的大製作能夠成批次地製作,且收益方面能夠達到收支平衡,那華夏電影業會發生多麼翻天覆地的變化,就算是他也不敢想象。
“正好,韓三爺也在裡面,您跟他應該不陌生,再等等公司的一些人,看片會就正式開始。”
徐嘉將有些錯愕的張藝某給引到觀影室。
後者見到韓三平居然也在的時候,還頗有些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