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聲色,像是被邵國良壓制了,湯雲復不甘心的下去,邵國良也當一個小插曲。
畢竟他以為自己如此寬宏大量,虛懷若谷,已經答應均分人口了,湯雲復這算是接受了。
又有趙王的命令,主帥的身份壓陣,湯雲復也應該會理解這份命令,他怎麼會容忍背後有錦衣衛勢力,然後進軍,這不是把自己的後路切了。
只是他忽略了湯雲復的立場,第一湯雲復對他的承諾並不認可,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湯家人找上來了。
“敬請天兵天降,族人已經被當地的惡民仇視敵對,萬望族長救援。”
族侄悲哀的哭泣中,描繪這樣一個場景,夏國並不傷害這些願意服從的世家,雖然依舊會拿世家的地去分,性命會儲存,甚至留點餘財。
但是夏國的撤離,這次跟隨準備要走的民眾對湯家萬分敵視,大概是因為壽安道世家的重新掌權的行為,所以有些會做出敵視的行為,湯家還有房榆道的世家都感到了驚懼,萬望趙國的天兵天將回來,才有安全感。
於是下去的湯雲復並沒有閒著,他被這些訊息纏繞,自然也不會眼睜睜看著自家的力量損失。
土地人口人才這些都是世家存在的根基,這樣子被刨根,湯雲復怎麼可能無動於衷,湯家的告急已經觸碰到心理底線了。
可是湯雲復也知道目前面臨的困局,他細細推演出兩種方案解決當前困局,都有各種困難。
第一聯合軍隊裡各種派系的人奪邵國良的權,以六萬大軍去攻打房榆道,只要收復了房榆道,奪權這種事就可以被原諒揭過,無非降職,家族基本盤卻可以保住。
第二,同樣是去攻打房榆道,用他直屬他的兩萬人單獨行動,逼迫夏國撤出房榆道,那也雖然貪功冒進,但是收復房榆道依舊可以免責。
第一種的行動困難風險小,雖然這次帶的人大多屬於房榆壽安兩道,以期望將士用命,奪回故土,許多將士就是出身當地的寒門和小世家,也有比較強的戰鬥力。
將士們房榆佔比略多,也多不到哪裡,萬一被邵國良發現,行動就要面臨失敗,畢竟邵國良是主帥,他只是副指揮,他佔不了理,邵國良也是奉行趙王的話。
他和邵國良各控制兩萬人的軍隊,中間有搖擺的世家,大家還是更願意傾聽邵國良的話,威望高,身份也高。
第二種行動容易風險大他能調動直屬他管轄的兩萬人直接脫離大部隊獨自進攻,但是不一定能戰勝夏國,也許就會像是邵國良說的那樣,分兵後被一口一口吃掉,造成這次進攻的失敗。
打不過夏國後續就不能免責,湯家的衰落會因此來的更早,這是作為家主的湯雲復不能接受的,現在他是進攻困難不進攻更困難,單獨行動不行,聯合世家也不行。
就在他已經要作出決定,冒險一試的時候,邵國良把世家的人召集起來,給了他一個絕佳機會。
“諸位大人,我們邵家帶頭,退出一半土地,給予平民,這樣防止平民繼續逃走,保留住當地人口,希望大家也能遵守,否則玄甲軍將不予各位提供保護。”
由邵國良帶頭表態,希望所有的世家跟進,改變以前的思維,讓利於民。
因為莊詢的出現,讓保守頑固的世家也感到了威脅,世家不是沒有遠見的人才,這種人才大族很多,許多能察覺到問題的本質。
儘管他們都是世家,但知道一味的對抗不對,也應該與夏國對立發展,不然民心會一直動搖,邵國良就是最典型的一個,看到了壽安道世家作為激起的民憤,知道武力的鎮壓不會長遠。
如果沒有莊詢的夏國,鎮壓了也就鎮壓了,沒有什麼問題,可是有夏國的存在,那麼種子就種在百姓心裡,現在也不能透過資訊管控汙名化,那就得坦然接受這種改變,對應產生變化。
他提倡與民讓利,維持住百姓的生活水平,百姓是不會造反的,也就減少內亂和百姓給予夏國幫助,穩定後方,實現世家的長治久安。
但是他的話在會議室引發激烈的反對,世家怎麼可能允許自家的土地分出去,土地是銀子,白花花的銀子給窮鬼,浪費!
“邵將軍,你可不能這樣,土地都是我們祖上世世代代傳下來的,怎麼能分給那些窮人。”